大学生生活费,有黄金标准吗?

发布时间:2024-09-09 19:23  浏览量:2

最近又到大学开学季,各大网络平台和微信群里有关“大学生活费给多少合适”的讨论又热门了起来,不少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生活费数额。有的学生晒出了至少2000元一月的生活费,还有的在3000元以上。但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1500元一个月也能过。

对此,有网友拿出亲身经历,表示自己1992年上大学时一个月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三餐都吃食堂还能有剩余。同时有记者走访6所成都高校后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至2000元之间,少部分在1000至1500元之间。

不得不说,经济发展有多快,社会变迁就有多快,与网友亲身经历的1992年相比,社会生活水平和消费物价已经有了很大的变迁。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生活费应该多少,我们不妨用新的标准去看待。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读的大学生,如果在校园之外还要体验周边的城市生活,很难不将大城市的消费物价纳入综合考虑。况且一日三餐至少有三四十块的花销,周末若和同学聚个餐增进交流,AA下来要花费到百元左右。更别提购买日用品、交通出行、服饰的费用,每一项即使不多,加起来也得近几千元。这些开销能被说成是超前过度消费吗?答案恐怕也得辩证看。

当我们真正帮大学生算完这笔账就会发现,生活费的具体金额因地区、学校、个人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花3000块就是奢侈,花1500块就是节约吗?其实也不尽然。

从地区来说,一线城市各方面费用都会增加,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低一些;从学校来说,不同校园内的消费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较为便宜,有的相对昂贵。而从个人来说,有的学生重视拓展和社交娱乐,有的学生生活则更为简单,都会产生不同的开销需要。

因此与其关注大学生每月多少生活费,纠结是否该有一个黄金的标准,倒不如多关注一下这笔钱的用途,到底属于基本需要、合理扩展还是奢侈攀比消费?合理的要支持,不合理的也不要浪费。随着业余生活的逐渐丰富,最后他们需要的总体生活费因人而异,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丰俭由人”。

在理想状态下,如果大学生自己养成了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在基本生活以外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消费,那么家长未必不可支持,完全可以根据家庭状况按需供给。当然,如果实际经济状况有限,也没必要为了给孩子撑面子而让家长捉襟见肘,量入为出即可,也可以顺势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体谅父母的观念。

换个角度想想,每月的生活费何尝不是大学生自行规划支出的第一课?由此为起点,学会规划和分配、产生储蓄意识等也是他们以后进入社会生活的必修课。合理规划、寻找实习或兼职、节约开支、利用好校内资源、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都可以将生活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在做好了这些之后,大学生们才算越过了“生活费高低”的争论,完成了真正的人生课题——理性消费、独立生活、价值观成熟。这或许才是我们热议“大学生生活费应该多少”之类的话题,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结果。(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小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