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让我欢喜让我忧
发布时间:2024-10-06 19:30 浏览量:3
尽管我已经退休,对上下班时间基本无感了,但在这个国庆长假期间是从家人和周边的朋友那里还是听到了很多吐槽,话题的焦点在于两个字:“调休”。
其实这是个老话题了,我退休之前就总是听到类似的声音,只不过那时候我工作一直比较忙,即使是休息时间也很难彻底放松,所以对调休这件事情不像其他人那样感觉如此强烈。
想想看,通过调休换来七天长假的“黄金周”,到今年已经整整25年了,为什么过去这方面的吐糟没有这么多,而现在变得多了起来呢?我想这里的主要原因其实还在于“黄金周”出现之初,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的好处,对于其可能对生活带来的一些不便选择无视罢了。但是到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像我们这些当年工作时还没有双休日的人现在已经退出了工作岗位,职场的主力差不多都是一参加工作就有“黄金周”假期的人,这些人没有那种“忆苦思甜”式的与过去比较,认为这种长假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的,所以他们更多地会看到调休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不便。
关于我国的休假制度,始终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有很多专家主张取消“黄金周”,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样可以减少全国性集中休假给包括交通、文旅等部门带来的巨大压力,将每年的三个人口流动高峰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在全年之中的平衡错峰。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专家们坐在屋里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在只要是有工作岗位、能挣钱的打工人,包括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即“体制内”的人,差不多都“卷”得很厉害,基本上没有与领导就休假问题进行对话的资本。落实带薪休假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现实中,只要领导说一句话,这个休假就可能彻底泡汤。这是休假高峰难以实现错峰的第一重困境。第二点,如果真的让职工自己选择带薪休假时间,一旦某个单位职工都想在同一时间休假,这个单位的人力资源就会出现阶段性紧张,这又是用人单位所无法承担的。第三点,如果把带薪休假的时间安排交由用人单位和职工自行协商的话,肯定会有部分职工无法享受自己心仪的休假时间,至于原因可以参考第二点。第四点,有的职工更希望宁愿不享受休假也要多挣出额外的收入来,这更难以平衡不同群体的诉求。
对“黄金周”的存废,可以说最没有争议的是春节“黄金周”,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当中,“千难万难,回家过年”是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口的流动性与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人口离乡谋生,有了这个“黄金周”人们可以回家团聚,所以这个“黄金周”不仅没有人反对,相反还有人提议将其再延长一些。但是五一和十一这两个“黄金周”就出现争议了,当年中国的某些专家因为受了韩国“端午祭”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事件的刺激,连想都没想就急急忙忙地提出取消五一“黄金周”,同时增加清明、端午和中秋假期,并且在网上煞有介事地“征求意见”,连征求意见的方式都透着一种“绑架式的无耻”,只让人们从“保持现有假期”和“取消五一黄金周并增加假期”两个选项当中选一个,根本不让人有第三种选择,这一做法颇像喜剧电影当中那句经典台词:“你愿意娶这位女士为妻并投我一票吗?”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首先,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确实是一天,但韩国端午祭的仪式和风俗与我们大相径庭,确实有资格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他们申请了“非遗”也并不能把端午节从中国抢走,我们真不应该如此缺乏文化自信。其次,清明和中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确有阖家团聚的习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那是在安土重迁的农业社会里的产物。如今一个家庭的人们都四散谋生,给一天都假期人们是不可能赶回家乡团聚的,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比双休日多一天的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让人们在家里百无聊赖地多发呆一天,于是有不少人宁可去单位干点什么,这个假期就这么白白地“废了”。尽管政府和宣传文旅部门整天宣传“我们的节日——清明”“我们的节日——端午”“我们的节日——中秋”,但是不要忘记一点,现在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9.3亿,城镇化率达到66.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宣传中的“我们的节日”的那些内容与今天的城镇化生活是脱节的。如今的人们除非工作地离家乡不远,否则有多少人会回乡扫墓?特别的,如果碰巧清明节的那一天正好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还有多少人可能回乡扫墓?至于端午节,我可以明确地说,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从小就知道过端午无非就是吃粽子、插艾蒿,实际上这个节日本来是一个属于南方的节日,如果不是韩国人刺激了一下我们,大部分北方人尤其是北方城市人最多吃个粽子就完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原本就没有那些现在说的“我们的”民俗。第三,人们在内心深处是最希望除了春节之外,有三个长一点的公共假期的,那就是春假、暑假和秋假。这一点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假日才有可能避免家庭成员分别休假,结果导致不能陪孩子一起外出。当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其实最不满意的群体就是学生家长。现在总算“东挪西借”恢复了五一“黄金周”,让中国人可以放一个春假,但是代价实在是有点大。
我们如今恢复了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百姓一个春假和秋假。这两个假期的价值非常大,无特殊理由尽量不要废除。如果像专家们说的,大家都落实带薪休假,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有孩子的小家庭,由于夫妻双方难以把假期凑到一起,再加之孩子要上学,根本无法和父母的带薪休假合拍,结果这种假就会休得“没劲”。如果要凑孩子的时间,那么中国的大多数单位职工都会选择在学生放暑假的时候休假,这就回带来暑期“用工荒”。实际上,如果你去法国看看,就知道暑期“用工荒”是个什么样子。不过还要指出的一点是,我们的文化与欧洲的文化不同,我们是鼓励“勤劳”的,绝不会到了休息时间就商店关门。换言之,我们一直有一种“休假耻感”,只有由国家统一规定假期,才能让一家人实现同步休假。
不妨再多说两句,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太景气,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过剩,一是产能过剩,一是劳动力过剩。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不妨再给百姓增加几个公共假期,如果能有一个五一“黄金周”作为春假,十一“黄金周”作为秋假,再加上一个夏天的“黄金周”作为暑假,同时把现在的清明、端午、中秋这种“小长假”取消,可能会更受人们欢迎。另外,为了鼓励人们和用人单位切实落实休假制度,可以考虑取消“未休假补贴”政策,从各级管理人员带头休假,在社会形成健康的休假文化。
休假是一种文化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是的。我们国家过去几代人穷怕了,所以为了谋生变成了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是我们的节奏太快了,这使得我们差不多又成为了世界上“最不会享受生活”的民族。如今,我们的人口中三分之二已经成为了城市人口,这些城市人口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了“丰裕社会”,相信作为职场主力的我们的下一代人会开始学会享受生活,形成属于不同于我们这代人的休假文化。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京东、当当有售。)
- 上一篇:青海湖碧波荡漾秋意浓
- 下一篇:黄金周中国游客到访泰国人数预计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