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不是梦!农村娃学珠宝加工夺得世界冠军

发布时间:2024-10-11 01:53  浏览量:2

在9月中旬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张宇鹏代表中国夺得了珠宝加工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一个来自河北农村,家境也不富裕的男孩,是如何爱上这一“珠光宝气”的行业,并一举摘得桂冠的?

“看到‘珠宝’两个字时,第一反应就是‘能挣钱’。”张宇鹏并不掩饰自己当年报考珠宝加工专业时朴素的想法。但真的钻进去了,他发现,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能挣钱”对他的吸引。

珠宝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张宇鹏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什么艺术熏陶,也不懂各个流派的艺术风格,于是一头扎进书堆,研究艺术发展史,去各处参观艺术展,从艺术品中寻找灵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珠宝的感情愈发浓烈。“珠宝不仅仅是璀璨夺目的装饰品,更是一种凝聚着历史、文化与情感的艺术载体。每一次的切割、打磨、镶嵌,都是我与珠宝之间的一场深度对话。我可以通过珠宝传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勤学的张宇鹏很快成了学校重点培养的苗子。经过多年的训练和选拔,张宇鹏从市赛、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赛种子选手后,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国家队集训、多轮模拟赛,最终在国家队5进1的集中选拔赛中以高出第二名6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代表中国走上了世界赛场的资格。此时,他已历经了5年磨炼,也从一名新生变成了学校的老师。他自嘲道:“我这个人就是爱‘卷’,把别人都‘卷’走了,就剩下我了。”

进入国家集训队,张宇鹏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艰苦训练。每天训练时长超过10小时,重复着绘图、锉削、镂空、锯切、焊接的动作。“屋里没人说话,所有人都专注地盯着手里的材料,屋里只有工具敲击或摩擦金属发出的声音。”一天、两天……连续几百天,每天重复着这种机械而枯燥的动作,那种压抑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绝不仅仅是技能的比拼,过硬的体能和沉稳的心理素质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终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重要时刻到了。

考题并没有明确要求造型要做成什么样子,只是给出了写实的鸟、湖泊等几个元素。面对这个看似虚无的题目,张宇鹏从这些素材图中提炼出新艺术风格的设计理念。他设计了一个鸟形发簪的造型。“鸟的尾部被设计成3片花瓣,我采用花瓣的形态来寓意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瓣上做了一条凸起的纹路,象征着少年时期的青春脉络,寓意着少年的活力四射;第二个花瓣上做了一个翻转的设计,象征着中年时期的成熟稳重,但有很多转折点;第三个花瓣则象征着暮年之际的优雅沉稳……”张宇鹏的花瓣设计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在设计这一步就先声夺人,抢占了先机。

有了设计图,下一步就要按照图纸将这只鸟形发簪制作出来。

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工作量特别大,张宇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怕自己做不完。他调整呼吸,稳定心神,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上。

没想到的是,裁判长比他更为紧张,不停地围着选手们转圈观察。“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没完成,这可能就说明,他这题出得有问题。所以他比我们更紧张。”张宇鹏沉住气,手里快速而沉稳地操作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张宇鹏的作品逐渐成形。他不断地检查、调整,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终于,张宇鹏第一个完成了!裁判长直奔他而来,显得比他还要高兴,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蹲着,全方位各个角度去观察他的作品。“Very good!”裁判长伸出大拇指。当时,一共有16个国家的选手参赛,但只有张宇鹏在当天完成了这项工作。最终,他以拉开第2名17分的优势拿到了这枚金牌。

“我大概做了五年,粗略计算了一下,18000多个小时,只多不少。每天早上起来到晚上十点,甚至通宵都有,我坐到工台上就不会累。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完美,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精进自己。从一开始什么也不知道到成为国手,这一路走来感觉像个梦,真是技能改变人的命运,技能成才不是梦。”张宇鹏这样总结一个22岁普通青年的夺冠之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