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不及防,结果大不同!关键在于跑赢黄金4.5小时!

发布时间:2024-10-29 15:05  浏览量:2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弛 陈聿恒

秋风瑟瑟,阵阵寒意,又到了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这天中午,81岁的汪奶奶(化名)在家吃午饭时,突然感觉右侧手脚不听使唤、口齿不清,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初步判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在转运途中立即通知急诊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汪奶奶被送进医院后立马进行了头颅CT等检查,排除脑出血和静脉溶栓治疗禁忌症后,脑病中心神经内科团队立即启动了静脉溶栓治疗流程,在她发病后的45分钟内,就给予了静脉溶栓药物。

经过溶栓治疗20分钟后,汪奶奶肢体无力症状明显改善,言语也逐渐恢复正常。

同样是缺血性脑卒中,70多岁的孙大伯(化名)则要凶险得多。

前几天,孙大伯因为持续头昏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考虑到他身上有多种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医生建议进行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却被大伯拒绝了。

两天后,除了头昏,孙大伯还出现了大脑一片空白,想不起自己说的话。当天中午11点,他感觉头昏越来越严重,还不时出现恶心呕吐,走路摇晃地像喝醉似的。直到出现昏迷,他才被家人发现后拨打120送至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急诊头颅MRI的结果让赶来会诊的神经内科赵晶副主任医师心头一紧:右侧小脑片状异常信号,考虑超急性期脑梗死;双侧枕叶及左侧小脑半球散在急性梗死灶。病灶位于后循环,这么大面积、这么多病灶,很可能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这是脑血管病的急危重症。

几小时后,孙大伯的昏迷程度加重,还出现了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脑疝现象,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经过脑病中心神经外科团队4小时的不懈努力,引发大伯脑梗死的血栓被成功取出,孙大伯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神经内科主任欧阳侃/医院供图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约70%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各类心脏病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在此特别提醒年轻人不要轻视,近年来,随着“三高”人群的年轻化,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普遍存在性”,脑卒中病例在18-45岁的人群中逐渐上升,已成为隐匿发病人群。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卒中早期识别尤为重要!掌握“BEFAST” 原则(如图):观察走路是否平衡(Balance),有没有向一侧偏斜;有没有突发的视物模糊、视野缺损(Eye);面部(Face)鼻唇沟是否对称,让患者微笑来判断;查看双臂(Arms)同时上举时有无一侧无力下垂;留意言语(Speech)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这些症状,把握时间(Time),立即呼叫急救。

此外,还包括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突然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尤其剧烈且与以往不同)、耳鸣耳聋、肢体抽搐等症状。

对普通成年人,特别是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都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竞速游泳、登山、划船等),可以有效预防卒中,具体运动项目因人而异。

另外,有研究证实,长期练习传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能正确心肺功能和关节灵活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辨证使用中药、中医外治法,进行个体化治疗,调理患者气血阴阳,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一旦发生上述卒中样症状,应立即就近就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前,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静脉溶栓是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堵塞的血管再通;动脉取栓是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前循环)或24小时内(后循环),通过介入手术将堵塞的血管内的血栓取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