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慢性病遇到秋冬季警惕脑卒中,抓住3小时黄金救治期!建议高危人群接受心脑颈一体化超声检查

发布时间:2024-11-08 20:09  浏览量:3

立冬,意味着秋日的姹紫嫣红开始退场,即将迎来冬日的风霜与寒冷。秋冬交替时,昼夜温差加大,冷空气频繁南下,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逐渐进入高发期。

11月7日,当慢性病遇上秋冬季主题活动暨上海健康大讲堂上,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的专家们强调,控制慢性病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措施。引起脑卒中的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尤其要重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生活方式上,要绝对戒烟,一根烟也不能抽,同时应避免肥胖、超重,每周至少开展三四次中等强度的运动,以心率提升、微微出汗为宜。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接受“心脑颈一体化超声”检查

由于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治疗期,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静主任医师介绍,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很差,能否在发病3小时内送到医院,接受溶栓、取栓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赵静介绍,“中风120”口诀是一种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即看一张脸,观察患者是否有面部不对称,如口角歪斜;

“2”即检查两个胳膊,检查患者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的情况;

“0”即聆听讲话,尝试与患者交谈,看是否有言语不清或表达困难的情况。

“在任何时候发现这3种情况中的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救治。”赵静强调,

“若能在3小时的黄金救治期内得到有效救治,脑卒中患者通常不会留下偏瘫、残疾等后遗症。因此,快速识别并采取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日常,大家也要重视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有助于在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脑血管高危人群的筛查项目之一,可以检测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范围、性质及狭窄程度、闭塞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此评估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胡滨主任医师提醒,

“当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血流会受到影响,可出现脑缺血症状,一定要遵医嘱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胡滨介绍,心脏、颈部和脑部血管是一个上、中、下游的关系,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接受“心脑颈一体化超声”检查。这是一项针对心脏—颈部血管—脑血管这条通路是否通畅、是否有栓塞可能的风险评估检查,主要包括脑血管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及时等优点。

建议早睡晚起,10点左右出门锻炼最佳

秋季燥邪当令,最易伤肺。深秋季节,悉心呵护好呼吸系统,把肺养好,让它更好地吐故纳新,才能为安然度冬做好准备。

“当气温骤降、北风呼啸时,感冒就进入了高发期。感冒后,很多人会反复咳嗽,有些是干咳,有些是咳嗽咳痰。对此,不少人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是炎症引起的,便自行服用抗生素。事实并非如此,感冒后气道会出现一些过敏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干咳,偶尔会出现肺部分泌物增加,此时应尽量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避免带毛宠物接触,并适当给予抗过敏、支气管扩张治疗即可。若无合并感染征象,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李艳主任医师坦言,“由于支气管扩张气雾剂含有激素,有些患者就十分排斥使用这些药物。其实,支气管扩张气雾剂内所含有的激素是微量的,且直接作用于局部支气管,能够快速缓解气道过敏、解除痉挛等不适症状,并能控制气道持续性慢性炎症,防止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对于哮喘、老慢支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若排斥这类药物的使用,一旦复发就要前往医院急诊输液,此时所用药物中含有的激素量可能是气雾剂的上千倍,而且还会随着血液进入全身,引起相应副作用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哮喘、老慢支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经验和优势。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中医科主任陈珺明主任医师介绍,冬令主藏,又是人体藏精纳气、最为宜补得进的大好时机。对于慢性呼吸道患者来说,通过辨证服用有温中散寒、益气固本、纳气平喘等功效的膏方,能够养护脏腑,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陈珺明提醒,

气温下降后,人们的日常作息要略作调整,建议早睡晚起,待太阳升起、气温回暖一些再起床。出门锻炼的时间也要随之延后,10点左右是比较好的时段。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以太极拳、八段锦等轻缓活动为宜。另外,口罩能阻挡很多大颗粒污染物,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建议外出时戴好口罩,并要做好保暖。

当慢性病遇上秋冬季主题活动暨上海健康大讲堂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松江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承办。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