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举行20周年庆典开幕仪式
发布时间:2024-09-27 15:10 浏览量:1
辛纳在昨日的中网比赛中
费雷罗、辛纳、张之臻和郑钦文出席开幕仪式
昨晚,2024中网公开赛举行20周年庆典开幕仪式。从2004年到2024年,中网公开赛从光彩体育馆移身到国家网球中心,20年弹指一挥间,让出战过首届中网的西班牙名宿费雷罗等人感慨不已。虽然时光穿梭,但中网品质不变。这一晚,钻石球场观众爆满,与中网共庆20周年庆典。
中网20周年开幕式邀请了20年间出战中网的代表球员,包括参加了2004年首届中网的西班牙名将费雷罗,中网卫冕冠军、现世界第一辛纳,中国男网头号球员张之臻和中国女网第一、巴黎奥运会金牌得主郑钦文。
20年来,费雷罗已经从名将成为著名教练,辅佐西班牙新锐阿尔卡拉斯夺取今年法网和温网两座大满贯奖杯。谈到中网的巨变,费雷罗不禁感慨:“20年,我还记得每次来这里打球的感觉。如今作为教练,我传递着对于网球的理解和热爱。有这么多还爱我们的球迷,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
辛纳这次作为中网卫冕冠军前来,他被钻石球场动感的灯光效果震撼了。“我非常高兴可以回到这里开启卫冕之旅。我们球员的主要生活都是在赛场,这次可以看到这么美丽的球场、美丽的开幕式和热情的球迷,我对这样的氛围心存感激。”辛纳说。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在中网首轮,辛纳以2比1逆转贾里,闯入第二轮。
张之臻表示非常喜欢在这里比赛。“我第一次出战中网公开赛是2019年,当时的比赛情况依然历历在目。我非常期待着这次出战中网公开赛。”
在主持人介绍到郑钦文时,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次郑钦文带着巴黎奥运会的金牌光环而来,成为中网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球员。郑钦文说:“我非常高兴再次回到中网,向球迷展示我的网球。我这次有更多的时间与球迷分享我的网球、我的比赛,我会尽力准备接下来的比赛。”
纪录
4小时15分钟中网最耗时女子比赛诞生
昨日,2024中网女单首轮比赛,中国选手高馨妤获得外卡首次参赛,首轮与西班牙选手托莫苦战三盘,最终以1比2落败。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历经4小时15分钟的缠斗,创造中网公开赛女子赛事耗时最久纪录。
今年中网将女单正赛的8张外卡全都颁发给中国选手。在张帅持外卡苦战击败凯斯勒,终结24连败后,26岁的高馨妤获得首次参加中网正赛的机会。1997年出生的高馨妤,2017年曾首次出战巡回赛。但从2017南昌赛首轮不敌谢淑薇以来,高馨妤一直在巡回赛赛场难求一胜。
本赛季高馨妤进步显著,先后杀入法网、温网和美网资格赛。她在美网资格赛首轮击败达尼洛维奇,取得职业生涯大满贯首胜。在刚刚结束的WTA华欣赛中,高馨妤从资格赛晋级后,在正赛首轮击败韦斯佳,拿下职业生涯巡回赛首胜。
带着职业生涯新的突破,高馨妤在今年中网首轮遭遇有“磨王”称号的西班牙选手托莫。虽然托莫世界排名在百名之外,但巡回赛经验丰富。高馨妤首盘多次错失发球胜盘局的机会,好在抢七中把握住机会7比6拿下首盘。此后两人在第二盘继续鏖战,高馨妤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被对手7比5扳平盘分。决胜盘高馨妤一度1比5落后托莫时,顽强挽救赛点后实现破发,将比赛带到5比5,可惜高馨妤此后连输两局5比7被对手击败。这场比赛耗时4小时15分钟。
周边
中网奇妙夜感受东方美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余韵还未完全散去,9月25日的北京,体坛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激战正酣,作为每年中网“保留节目”的球员酒会在这天如约而至。
今年球员酒会以“中网奇妙夜”为主题,地点独具匠心地选在了红墙黛瓦、承载百年风华的郡王府举行,以中式古建筑为场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符号,伴随着丝竹与佳肴,嘉宾与网坛明星一同举杯,共话对中网的美好祝福。
18时刚过,天色渐晚,平时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球员,摇身一变,身着盛装出席酒会,每一位都光彩夺目。包括新科奥运会女单金牌得主郑钦文,以及辛纳、梅德维德夫、萨巴伦卡、佩古拉、张之臻等名将一一走上红毯。
红毯活动之后特别安排“非遗互动体验”,糖画铺子、月辉香韵、漆扇工坊、花月茶堂,大家可以沉浸式感受东方美学的雅风盛集,享受奇妙非凡之夜。在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现场非遗传承人的精彩演示后,球员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上手体验,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这种跨越时空体验不同文化的奇妙方式,仿佛打开一个新世界。
19时30分,酒会正式开始。《斗琴》展示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风采,引发现场阵阵掌声。柔中带刚的《古典舞》充分凸现中华文化的优雅之美,展现中网作为世界级赛事所追求的文化传承与融合。
除了各种非遗体验环节、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演出之外,“中网奇妙夜”的最大亮点是尽显中国古韵的现场布置。入口选取海棠纹样与网球的创意视觉,体现网球运动的“竞无止尽”,更预示着“奇妙夜”的妙趣与未知惊喜。派对仪式在美妙的丝竹之声中开始。以古韵府邸搭配传统东方礼仪,诚邀各方来宾对酌共游,彰显中网的诚挚礼遇,期待所有参赛球员和来宾们能在2024中网留下美好回忆。
本组文/本报记者褚鹏
统筹/王咏
摄影/本报记者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