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没》:今年最高分国产片,是他在补充那段历史

发布时间:2024-10-04 07:44  浏览量:3

“岛上有船的人家都划出去救人了。”说这话的是中国东极岛上的渔民,讲述的是七十六年前于家门口那片海上如何救下三百多名英国战俘的事迹。

这段历史,如果没有方励导演,恐怕只会如同那艘沉没在海底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一样,无人知晓。

1.历史的冰冷

一段血腥的历史:1841年1月26日,英军占领中国香港。百年后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日本派军队从中国广东攻打香港,战争持续到25日的圣诞节,英军投降成为战俘,香港沦陷。

九个月后的1942年9月25日,日本决定将香港的1816名英军战俘押回日本本土做奴隶,运输工具是一艘名为里斯本丸号的运输货船——但因为船上没做任何标识,导致美军在10月1日那天,不知情的情况下于中国舟山群岛以东海域上对其发射鱼雷,里斯本丸号最终沉没。

里斯本丸的沉没,或许在某本书、某篇战争报道、甚至是某些资料里就是被这样介绍的,但更详细的内容,只有被方励导演花了将近十年时间去挖掘才得以展现:

里斯本丸号上,惨无人道的日军在船舱被鱼雷击中的时候选择的是把所有战俘用木板和帆布封死在船舱当中;日本军方在事发时只安排了救援士兵的船,丝毫没有救援战俘的打算;当战俘拼尽全力划开帆布撞开木板时,船上剩余日军选择的是枪杀那些逃出生天的战俘;当得知逃出船舱的战俘为了活命跳下海后,回头的日本船只的选择一样是枪杀战俘......

直到附近东极岛上的渔民划船过来救人时,日军才停下了惨绝人寰的举动。

2.反战纪录片的意义

纪录片的开头,方励导演就说起自己为什么会追寻里斯本丸。他原本只是作为一名副导演去东极岛上参与拍摄,却无意间听说在七十多年前这边发生过沉船事故,岛上的渔民还冒着战火的威胁参与过救援,救下了三百多名英国人,但据说还有很多人跟随着那艘里斯本丸号永眠于海底。

出于职业的兴趣,也基于内心的触动,原海洋勘测学家方励就这样踏上了追寻里斯本丸并且挖掘那些逝者身份的道路上——他已经六十岁了,却甘愿为这么一件在旁人眼里没有利益价值的事情一直坚持到自己的七十岁。

就像是一场目的只是悼念的追魂,关于里斯本丸的那一页史书,方励一笔一笔将其完整。他先用声纳找到里斯本丸的沉没位置,在确定海底那七千多吨钢铁沉睡的位置后,剩余的就是唤醒关于那些亡魂的记忆。

八百多名英军战俘,八百多名异国年轻人,方励导演就这样坐飞机到英国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他们的家人,还原他们的面貌,用他们家人的记忆以及记录中的点滴来进行某种“建模”。

他们有的曾经寄出过家书,有的嘱咐仅有五岁的弟弟要代替自己扛起责任,有的把墨镜做成相框来保存妻子的照片,有的怀抱希望战争结束后可以回家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有一张“全家福”让人闻者动容:战争开启前他的女儿刚刚出生,他仅留下一张手提着婴儿篮的照片——他和妻子之间还隔着一整条队伍。不管这张全家福多么不完美,确实他女儿仅有的一张有他在的全家福。

除了逝者和他们的后代,电影拍摄时还有三位当事人在世,其中一位还是当年在东极岛上救人的渔民,他们的物件和口述细节让整段历史都逐渐有血有肉起来,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无人知晓的历史反而在记载中变得越发的“言简意赅”。

在进电影院观看本片之前,原本以为重点是“中国渔民拼死相救”这一段,但这个反而是篇章最短的一部分——

因为关于战争,更重要的是在极端环境下仍在闪烁的人性微光。冒着枪林弹雨救人的中国渔民固然伟大,但那些战俘里面,他们有的即便在饿着病着受困着也拼尽全力无时无刻地在帮助他人——当年发射鱼雷击中里斯本丸的美国军人后来也和幸存者们忏悔:他当年只以为里斯本丸是货船,因为船上没有任何关于运送战俘的标识,所以在得知后他就退役回国,一生都逃离不开这场梦魇。

电影的最后,方励组织了家属们来到东极岛进行一场迟来的“葬礼”。七十多年过去了,到场的包括方励导演也全都是老人家,但全都精神抖擞,为了缅怀永眠在海底的他们——这场“葬礼”和这部重现了数百名逝者人生片段的纪录片,绝对不是姗姗来迟。

而是终于有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