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中学校史展播——第二章《初露锋芒篇》
发布时间:2024-11-03 16:47 浏览量:3
初露锋芒(1977-1988年)
1977年,上级任命何家培为学校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任命黄金算为副校长。当年,新生分校并入总校。为迎接“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义务为历届毕业生举办补习班,外县知青也慕名而来,人数多达五、六百人,效果甚好,影响很大。1977年,74届高中毕业生彭小维参加1977年高考,以理科总分全省第二名,录取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该同学1980年获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985年被选派到联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78年,6名高一年学生超前参加高考有5人被录取。这一年,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奖者甚多,其中化学科获奖人数囊括全市奖项的三分之二。1981年高三毕业生卢进民以93分夺得了泉州市高考历史单科状元、福建省第二名,李秀红获历史单科全省前13名……每一个显著的成绩都给新兴的城东中学带来蓬勃活力。1984年,华侨大学为了解决教师子女就学问题,成立华侨大学附属中学,与城东中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深度融合模式,同时,带来了部分骨干教师和办学经费,客观上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
这阶段,学校增建教室12间和实验楼1座,还增添大量的仪器、教具,确认学校校园面积为27.6亩(18400平方米)。1987年,霞美分校并入总校。
1981年9月,学校成立原泉州市郊区中学第一个团委会。共青团工作进入发展新阶段。1983年11月召开首届教代会,教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参加民主办学。
1984年秋季,上级任命王炳坤为校长、党支部副书记, 林毓莲、曾文通为副校长、1987年又任命郭君山为党支部副书记,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基本齐整。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广大教职工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己任,共同办好学校。1985年,在以老带新、开展青年教师创优评优活动中,有10人分别荣获省、市、区的奖励和表彰。学校荣获区“三优”竞赛优胜单位称号,并被原鲤城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各教研组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十分活跃,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学生。1984年,绿雨文学社成立并出版铅印小报《绿雨》,影响颇大,全国性刊物《中学生》还作专门介绍。文学社成员的习作有不少被多种全国性刊物录用。美术兴趣小组和体育兴趣小组为各级院校培养输送了不少的人才。期间,华侨大学委托我校举办预科班,共办两届,学生100多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学效果颇好。所有预科生全部顺利直升华侨大学。
80年代,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优良成绩。高中85级学生刘玉泉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二等奖(88年考上北京大学);198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该校取得全市第一名,在泉州市引起震动,同年高中数学联赛全市仅13人获奖,学校就有陈冠同、王志腾、林碧洲三人上榜,其中陈冠同名列全市第二;陈丽芬参加国际自行车邀请赛荣获铜牌两枚;初中生刘浩参加省青少年计算机软件交流会并获奖;季文参加演讲比赛获省二等奖、名列全市第一;学校运动队参加每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郊区组)均名列前茅。教职工获得各种荣誉及各级奖励者也为数不少,其中陈元英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王炳坤老师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施阿娜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庄增毓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团干,陈飞鹏、林志宏老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等等。
1988年,华大附中从学校正式析出,独立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