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黄金周,四种疾病传播风险在增加……

发布时间:2024-09-14 19:21  浏览量:9

2024年9月

2024年9月11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以疫情报告数据及相关监测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各重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近期动向及长期趋势,并给出风险评估结果建议。经专家会商,对市民提出本月风险评估建议如下:

9月开学季,学校和托幼机构陆续开学,又逢夏末初秋,昼夜温差较大,家长应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合理膳食,增强孩子抵抗力。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假日,人员流动增大,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市民应重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食物中毒、猴痘等疾病的发生。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当前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有JN.1和XDV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群外出活动减少、在密闭空调房间长时间停留等因素,人群的呼吸道免疫力客观上有所减弱,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

1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佩戴N95口罩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注意科学佩戴口罩,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3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02 食物中毒

9月夏末初秋,昼夜温差大、湿度大、为细菌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仍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家庭聚餐外出就餐增多,市民应关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主要预防措施

1

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尽快食用。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在确定没变质的情况下,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

2

集体食堂、餐厅等供应的热食避免室温存放时间过长,应不超过2小时,同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不低于70℃

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养成良好就餐习惯。

03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以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等地较为严重,国内多地处于输入性病例致本地暴发的威胁中。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病例隔离控制媒介伊蚊的密度是登革热防控的主要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

1

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要齐动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查找并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可能存水的生活垃圾,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含有倍硫磷、双硫磷、吡丙醚、苏云金芽孢杆菌等有效成分的灭蚊诱剂。

2

避免蚊虫叮咬。室外活动时应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穿着长衣长裤,裸露皮肤喷涂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驱杀蚊虫。

3

提高防病意识。涉外旅行团、进出口贸易服务人员是发生登革热的高风险群体。市民近期打算到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等地工作或旅游,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回国后若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游史。

04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1958年在绿猴中被发现。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潜伏期多为6-13天。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主要预防措施

1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同时加强个人手卫生。

2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有猴痘病例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