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名选手摘金!世界技能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4-10-10 23:34  浏览量:12

在9月中旬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当中,中国成为最大赢家,共斩获36枚金牌、9枚银牌和4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北京市派出的3名选手摘得机电一体化、珠宝加工两个项目的金牌,展现出首都技能青年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北京市的7个集训主基地项目也取得了5金1银1优胜的优异成绩。这是本市在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世界技能冠军是怎么炼成的?在冠军凯旋后,记者进行了采访。

四年搭档 默契夺金

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潘朝阳、罗自立夺得了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冠军。这个项目模拟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维护和维修,由双人完成,其中一个人负责编程,另一个人负责安装和调试。

潘朝阳和罗自立已搭档四年。从第46届比赛时就作为备选选手,又在这次作为正选选手代表国家出战。比赛前的集训阶段,两人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大多时候从早上8点就开始训练,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有时训练紧张,两人甚至从早上5点就出现在了训练基地。

四年的训练时光,如同细密的针线,将他们紧紧缝合,每一个共同面对的挑战,都化作无声的语言,让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心有灵犀、无需多言的默契。

潘朝阳负责的是编程的部分。“比如这次的比赛任务是组装一条生产线,对罐装可乐加冰并进行封装。这就需要制作一个交互系统,就像订单一样,是正常冰、少冰、不加冰还是怎样,不是简单的逻辑控制,而是多种数据类型的应用。”潘朝阳说,尽管变化大,但好在日常的训练量远大于正式比赛的任务量,“像我们平时训练工作量可能是两个小时的,但真正比赛的时候工作量只有一个小时,所以相对来说,编程的部分准备得比较充分。”

“虽然我们平时训练的题目也难,但这次世赛题目的难度比以往每届都高。”负责安装部分的罗自立告诉记者。生产线的安装内容操作要在一个700毫米×700毫米的底车上进行,根据不同生产任务要求,在底车上添加功能模块。“像往届的比赛,这些功能模块较分散,今年特别集中,B、C、D任务都在一个底车上添加,就要求每个任务操作的时候都要把空间预留好。”罗自立说,其实当拿到第二天的任务,发现非常密集,并且又没有给第三天的底车时,他就意识到可能会出现很多功能模块都要添加在第二个底车上的情况。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实际操作时,罗自立还是非常小心,仔细安排好每一个模块的位置,几乎严丝合缝。“因为一旦错了就没有空间去改了,到最后真的连手都伸不下去了。”罗自立说。

罗自立还记得,进行到第三天的任务的时候,因为添加冰块的料仓和传送带的护栏高度之间有落差,且传送带摩擦系数比较大,导致推盖子的时候有一个盖子翻了。当天晚上,罗自立和潘朝阳迅速和专家团队研究,拿出了调整对策。“本来我们还以为我们这个模块做得不好,可能夺冠没有希望了,但是后来才知道,因为这个环节难度比较大,各组选手都感觉很难,我们的分数还是排在第二位的,其实还不错。从头到尾,我们每个任务分数都没有掉出第一梯队,最终才能夺得冠军。”罗自立说。

鸟形发簪闪耀赛场

另一个摘金的项目是珠宝加工。冠军张宇鹏才22岁,已是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珠宝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名教师。

就像奥运会的体育选手一样,对世赛技能选手的培养,也是从入校就开始的。张宇鹏经过多年的训练和选拔,从市赛、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赛种子选手后,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国家队集训、多轮模拟赛,最终在国家队5进1的集中选拔赛中以高出第二名6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代表中国走上世界赛场的资格。此时,他已历经了5年磨炼,也从一名新生变成了学校的老师。他自嘲式地说:“我这个人就是爱‘卷’,把别人都‘卷’走了,就剩下我了。”

进入国家集训队后,张宇鹏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艰苦训练。每天训练时长超过10小时,重复着绘图、锉削、镂空、锯切、焊接的动作。“屋里没人说话,所有人都专注地盯着手里的材料,屋里只有工具敲击或摩擦金属发出的声音。”一天、两天……连续几百天,每天重复着这种机械而枯燥的动作,那种压抑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绝不仅仅是技能的比拼,过硬的体能和沉稳的心理素质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每天坚持不懈的长跑练就了张宇鹏的体能,在训练中不停地应对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的挫折经历,也练就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

张宇鹏说:“我大概做了5年,粗略计算了一下,18000多个小时,只多不少。每天早上起来到晚上10点,甚至通宵都有,我坐到工台上就不会累。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完美,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精进自己。从一开始什么也不知道到成为国手,这一路走来感觉像个梦,真是技能改变人的命运,技能成才不是梦。”

终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重要时刻到了。珠宝加工项目,要求参赛者使用贵金属材料,通过锉削、镂空、锯切、焊接等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珠宝设计、加工、组件操作,组装成成品的珠宝。

考题并没有明确要求造型要做成什么样子,只是给出了写实的鸟、湖泊等几个元素。面对这个看似虚无的题目,张宇鹏从这些素材图中提炼出新艺术风格的设计理念。他设计了一个鸟形发簪的造型,在尾部融入自然主义的设计构想。“鸟的尾部被设计成3片花瓣,我采用花瓣的形态来寓意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瓣上做了一条凸起的纹路,象征着少年时期的青春脉络,寓意着少年的活力四射;第二个花瓣上做了一个翻转的设计,象征着中年时期的成熟稳重,但有很多转折点;第三个花瓣则象征着暮年之际的优雅沉稳……”张宇鹏的花瓣设计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在设计这一步就先声夺人,抢占了先机。

有了设计图,下一步就要按照图纸将这只鸟形发簪制作出来。

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工作量特别大,张宇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怕自己做不完。他迅速调整呼吸,稳定心神,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上。

终于,张宇鹏第一个完成了!最终,他以拉开第2名17分的优势拿到了这枚金牌。

以世赛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世赛是技能界的风向标,取得奖牌固然重要,但唯奖牌论会背离世赛的宗旨和参加世赛的目的。北京市的技工院校对接世赛标准,将世赛标准和赛项内容,选手的训练和选拔方式融入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世赛成果的转化普及。

据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介绍,学院通过汲取世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革,将竞赛项目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涉及的新技术、新标准的普及化教育,以国际先进技术和世界高技能竞赛水平指导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目前,学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环境保护与检验等专业均已对标世赛内容和标准,实现一体化课程转化。学院还深入研究世赛标准,探索世赛标准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和培训模式,将世赛成果辐射到社会培训工作,把世赛的理念、做法、组织模式、技术路线等引入到学院承办的行业企业竞赛和赛前培训工作中,创新形成了“竞赛引领,培训助推”的培训模式。

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45至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的集训基地,秉持“世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成功构建了“共研需求、共担训教、共把质量”的赛校企业三方深度合作机制。携手世赛专家与企业精英,深度挖掘并吸纳世界技能大赛的精髓与标准,对既有教学项目进行革新。通过精准对标世赛标准与赛项内容,学校将选手的训练与选拔方式融入珠宝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实现了世赛成果的广泛转化与普及。此外,学校还积极将世赛成果辐射至社会培训工作,出版了《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技术难点微课》,该微课对赛项技术难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解,不仅助力基地梯队选手的技术精进,更面向全国推广珠宝加工项目的技术标准,为珠宝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代丽丽,王天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