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师”跌落神坛,张艺谋晚节不保,文艺人设竟然都是伪装?
发布时间:2024-10-24 00:56 浏览量:13
这年头,谁还没刷过几条关于张艺谋的热搜?
可你别忘了,这位年过七旬的“国师”,曾是几代人心中的电影图腾。
从《红高粱》到《活着》,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也刻画了国人心中最隐秘的“情感角落”。
然而,近年来,张艺谋似乎陷入了某种创作怪圈,不是新片票房扑街,就是“谋女郎”又翻车,甚至有人直言他“晚节不保”
曾经那个站在神坛上的“国师”,如今似乎成了流量和争议的代名词。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电影巨匠”,在巅峰之路上,渐行渐远?
张艺谋的电影,除了他本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他的“谋女郎”。
从巩俐到章子怡,再到周冬雨,这些从张艺谋电影里走出来的女演员,不仅在中国影坛站稳了脚跟,也成了他电影里的一道璀璨名片。
不过,最近几年,张艺谋的审美好像有点变了个样。
从《影》里的关晓彤,至《一秒钟》中的刘浩存,新一代“谋女郎”们虽身负“张艺谋钦点”的荣耀光环,然而却难以企及前辈们的辉煌成就。
她们的演技和气质,都与张艺谋电影中所需要的“灵性”和“风味”相差甚远。
就像刘浩存,她的荧幕表演始终有人报以怀疑的态度,甚至有人直言,她的演技“没有灵性”,而且看起来“生硬"的可怕。
更有甚者,她还因为家庭背景等问题,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成为了“招黑体质”。
“谋女郎”的尴尬,或许正是张艺谋“焦虑”的另一面。
2023年春节档,张艺谋的新电影《满江红》又让“谋女郎”这个话题火了起来。
在 2023 年春节档,张艺谋的新片《满江红》再度使“谋女郎”这一话题热度飙升,引发众人关注。易烊千玺的加入,让《满江红》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热度。
不过,他的表演还是被观众吐槽了一番。
“谋女郎”的困境,或许也是中国电影的“困境”。
当流量成了唯一的标准,资本掌握了话语权,不知“国师”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吗?
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是“第五代导演”崭露头角的时候。
1987年,一部叫《红高粱》的电影火了,这部电影的色彩非常浓烈,生命力很强,镜头语言也很大胆,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震撼。
这部影片不仅让张艺谋荣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使他和巩俐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杰出典范。
紧接着,《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更是将张艺谋的“东方奇观”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他借用西方人习以为常的电影语言,将我们这片土地的故事讲给世界,将我国蕴含千年的文化底蕴展现给更多的人。
然而,这种“魅力”,却并非来自真实的社会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和西方视角的“重构”。
张艺谋貌似深谙“流量密码”,知晓怎样抓住西方观众的“猎奇”心态,把中国文化里最为神秘、最具禁忌的部分,毫无保留地呈现于众人眼前。
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他招致了“文化输出”的质疑。
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也有人说,他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就在张艺谋的“东方奇观”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的时候,一部《活着》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在历史洪流中拼命挣扎,令人无数人感受其中,而这部作品更深究的是对人生的深度。
《活着》更像是对历史和人性的一次深刻思考,这部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讲述的只是普通人在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坚持。
不过很可惜,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国内风靡,只因作品所叙述的事物过于真实、残酷、沉重,那些负面情绪不被当时的价值观所认可。
但是,《活着》这部电影的经历,又属于张艺谋人生中的一个岔路口,也是从那时,他开始意识到,在“艺术追求”和“现实困境”之间,他必须做出选择......
电影《活着》谢幕,张艺谋于市场有了全新认知。既然难以改变规则,不如顺应自然。
随后,他开始尝试拍摄更具商业化的影片。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的上映,标志着张艺谋正式回归“主旋律”题材。
此后,像《我的父亲母亲》及《幸福时光》这类影片,仍沿袭此“主旋律”风格,票房表现甚为出色。
不过真正将张艺谋的“商业化转型”推向顶峰的,还是2002年的《英雄》。
这部斥巨资打造的武侠大片,拥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精美的画面制作、以及宏大的历史背景。可惜这部电影却因为“美化秦始皇”、“歪曲历史”等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批评它“缺乏历史观”,有人指责它“歌功颂德”。但无论如何,《英雄》的票房大获成功,也让张艺谋坐稳了“国师”的宝座。
“国师”的称号,既是对他商业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艺术追求的“讽刺”。
他成为了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导演之一,也成为了官方大型活动的“御用导演”。
似乎从那开始,他的作品不再过分追求艺术高度,而是专心迎合于观众的角度,并且尽可能满足“金主”的要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成功举办,让张艺谋的“服务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干什么都特别认真,亲自动手,哪怕是几秒钟的镜头,也会反复修改,追求完美。
他面临着很多压力,领导的要求、专家的建议、公众的期望,经常让他感到焦虑和不自信。
在奥运会后他还是重操旧业,不过从电影上看起来,他对于艺术上面的创作似乎失去了所谓的“动力”。
他拍商业片,也拍文艺片,但都反响平平,再难现昔日辉煌。
不管是《归来》还是《长城》,这些电影更像是从模版之中套过来的,很难引起观众共鸣的情感。
从“第五代”的引领者到获称“国师”,从艺术片的执导者到商业片的巨头,张艺谋一路走来,道路满是争议与矛盾。
其执着与热情,尽显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为时代留下珍贵的影像足迹。
他往昔是执着追求艺术纯粹的青年,也曾是因市场无奈妥协的中年之身。
岁月流转,他的角色悄然更迭,心境亦有所变迁。
他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是活跃在电影圈里,还在拍电影,不断尝试新题材和新技术。
2022 年,他执导的谍战影片《悬崖之上》公映,观众反馈良好,票房表现亦佳。
这部影片,仿佛使人们窥见张艺谋回归创作本源的一线希望。
其蕴含的力量与情感,令人不禁心生期待,盼望着这位导演的华丽转身。
当下这流量至上的时代,受资本驱动的张艺谋,其前路究竟能延伸几何?
他是否还能创作出诸如《红高粱》、《活着》这般,赞誉与票房皆佳的经典之作?
也许,答案就在他自己的心中。
结语是选择艺术,还是选择商业?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妥协?
这是个无解之题,并无标准答案,众人皆有各自抉择,每个时代亦具专属答案。
其答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充满变数。无论怎样,我们都理应感恩张艺谋,感恩他赋予中国电影的精彩瞬间,更感恩他让我们目睹了一位导演的挣扎与坚守。
新浪网:《资料:张艺谋荣誉史》发布时间:2001.1.13
中国周刊:《张艺谋:大片缔造者的坚持》发布时间:2010.10.8
搜狐娱乐:《从性感到清纯张艺谋“谋女郎”的选角变迁》发布时间:20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