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黄金年”已逝?未来保研之路将愈发艰难?
发布时间:2024-11-17 14:25 浏览量:12
保研黄金年”已逝?未来保研之路将愈发艰难?
今年,我频繁听到学弟学妹们抱怨保研之路异常坎坷,事实上,保研的竞争确实一年比一年白热化,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难以简单概括。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继续深造已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选择。当前,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薪资待遇相对有限,这使得考研成为了众多学生的共同追求。观察每年的考研人数,不难发现其持续攀升,然而,成功上岸的比例却并未见明显增长。因此,与其说是保研的难度在增加,不如说是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在逐年提高。
近日,澎湃新闻对部分名校学生面临的“保研难”问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开大学的学生感叹,20%的保研率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而复旦大学的学生则因保研竞争激烈,开始考虑“逆向考研”,即降低考研目标院校的标准。有学生坦言,调整考研目标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正常且拥有个人爱好和生活理念的人,而非仅仅是一个“平庸之辈”。
名校学生调整升学期望,降低目标院校层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趋势。此前,媒体已多次报道过大学生为了确保研究生录取,甘愿选择层次较低学校的“逆向考研”风潮。例如,在2022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中,浙江农林大学吸引了188名来自“985”或“211”高校的考生报考,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也迎来了不少来自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顶尖学府的考生。
回顾考研竞争相对缓和的往日,这样的现象并不常见。那时,考研往往被视为提升个人学历和进入更高层次学府的重要途径,如果无法考入更理想的大学,不少人宁愿放弃读研的机会。然而,时至今日,对于众多大学生而言,“只要能考上,哪所学校都行”已成为一种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无疑与考研人数的持续攀升及录取难度的增大直接相关,但同样重要的是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以往,许多人选择考研是出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与追求,希望未来能继续深造并从事科研工作。然而,随着就业市场上学历的“贬值”,许多优质工作岗位的最低要求已提升至硕士学历,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也难以仅凭本科学历轻松获得就业机会。因此,许多原本对科研并无特别兴趣的学生也被推向了考研的道路,并且在选择时不再过分关注学校的层次、专业的实力以及导师的水平。对他们而言,获取硕士学历成为进入就业市场的关键,至于其他方面则显得相对次要。这种心态,如今在不少考生中颇为普遍。
实际上,“逆向考研”这一现象并非毫无道理。即便是名校出身的大学生,也不代表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萃。保研与考研,如同高考一样,都是一个筛选机制,人才在不同高校间的流动应当是灵活的,不应被“第一学历”的标签所固化,形成不同的阶层。因此,对于那些学术能力相对有限的学生而言,选择“逆向考研”实际上是对自我能力的合理评估,并将机会留给更为杰出的同学,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就近两年的形势而言,保研困难背后还有哪些推动因素呢?首要且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这导致许多人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转而选择在国内保研。虽然去年中美贸易战等复杂的国际关系也让部分人放弃了出国计划,但相比之下,其规模远不及今年。这些原本可能选择出国的同学,在保研竞争中相对于国内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首要的是英语能力,这是留学申请中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雅思和托福考试中强调的口语与听力部分,为面试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优势。其次,留学申请还看重科研能力,因此不少学生会选择购买相关服务套餐来提升自己,这使得他们的科研项目相较于通过常规保研路径的学生来说,显得更加高端且吸引人,更容易赢得招生老师的青睐。
再者,各高校不断提升的保研比例,对于不同的考生而言,其影响可谓喜忧参半。保研比例的上升,无疑为那些处于保研边缘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搭上保研“顺风车”的机会,使他们至少能确保获得研究生的入学资格。然而,对于那些原本就稳操保研胜券、特别是希望获得外校保研机会且本科学校不够出众的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许多学校在招生时会对本校学生有所偏爱,而那些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学生有时反而更偏爱自己的母校。因此,保研比例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校保研学生的难度。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保研的意识都非常强烈,这与以往大不相同。在过去,学生和家长对此了解不多,只有那些有想法的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一步步朝着保研资格迈进。但现在,不仅学生有了保研的念头,家长也会在背后给予全力支持,帮助孩子一步步进行规划,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给予孩子帮助和督促,使得保研规划得以提前进行。这样一来,那些早做规划并按部就班执行的学生,能够将压力分散到各个阶段,轻松就能保送到优秀的院校。而相比之下,那些到了后期才开始争取保研资格和好院校机会的学生,就会显得格外艰难。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如早规划的学生,在竞赛和科研方面的努力也不足,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拼命努力,结果往往是身心俱疲,感到异常艰难。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保研政策的日益规范化导致保研人数持续增长,各学校在选拔过程中逐渐细化筛选条件,并采取了更多样化的考察方式,力求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传统套路。以往,选拔可能主要依赖于面试和笔试,但现在,文献翻译、团队合作项目等评估合作能力、沟通技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环节被逐步纳入考察范围。这种变化给许多学生留下了保研难度日益加大的印象。
随着保研制度日益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保研这块蛋糕中分得一杯羹,竞争愈发白热化。许多学生自踏入大学校门起,就以保研为行动指南,积极参与科研、竞赛,主动寻找老师进入实验室开展项目等。保研已不再是通往研究生阶段的轻松捷径。因此,要争取到心仪学校的保研资格,最关键的办法在于提升自身的实力,丰富个人背景,同时辅以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最终才能如愿获得理想的录取通知。保研之路充满艰辛,而保研成功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而非终点。希望在提交申请的那一刻,每个人都能不留遗憾。
实际上,考研不仅仅是一个“换学校”的机会,更是一个转换专业和发展路径的契机。有些年轻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导致在大学四年中感到不适应和沮丧。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朋友虽然考入了一所一流大学,但却被分配到了不喜欢的金融专业,同时对所在城市也毫无兴趣。但是通过自己提前规划,坚定保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成绩,做喜欢专业的科研活动,保研到了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