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乡村”玩转自然科普教育

发布时间:2024-12-04 08:36  浏览量:6

“显微镜下这些会动的就是微生物吗?”“微生物是小鱼小虾的食物吗?”“是的,同学们,尽管微生物如此微小,却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婺源县珍珠山乡中心小学教室里,孩子们纷纷举手,向讲台上的大哥哥大姐姐提问。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节课有些特殊。这群大哥哥大姐姐来自县里一所以著名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命名的自然教育科普机构——林奈实验室。

林奈实验室是个“网红”实验室。这里聚集了一群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他们扎根乡村,用“Z世代”的方式玩转自然科普教育。

因为热爱——“在山河草木中匍匐前行”

走进实验室,一本一人多高的《婺源生物物种名录》竖立在墙角,可以随手翻阅。它收录了婺源所有已被发现命名的生物物种,是实验室成员用了数年时间,走遍婺源的山村、溪流、溶洞和密林调查得来的。很多来参观的本地人很惊讶,婺源的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

“提起婺源,人们会想到梯田、花海。其实,这里也是2400余种高等植物和1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家园。”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植物学硕士学位的刘芝龙,来到妻子王煊妮的老家婺源,他被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吸引了。2018年,刘芝龙博士毕业后,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硕士毕业的妻子王煊妮、中国科学院大学动物学硕士毕业的郭维,携手创建了林奈实验室。

“在当今时代,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尤为重要,需要有一群具备科研实力的人投身科普事业。”刘芝龙感慨道,“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也有机会留在繁华的城市,但我认为乡村是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的广阔天地。”

从创建开始,实验室就吸引着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不断加入,现在已经有了一支由20名“90后”“00后”组成的专业团队。

实验室共有3层楼,有上百种水生生物,1个森林报告厅、3个自然教室、3个自然科学实验室、1个标本室,户外还有1个婺源本土蝴蝶保育花园。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展陈、科研对象都来源于大自然这座宝库。6年来,实验室成员探访了婺源数百个自然村,对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积累了1万多份生物照片、影像资料。

“在实验室‘浑水摸鱼’,在野地里‘撒泼打滚’,在山河草木中匍匐前行却内心充盈。”林奈实验室这样在社交平台写下自我介绍。

小目标——“在科学和公众之间搭座桥”

深秋的夜晚,在实验室的森林报告厅,林奈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郭维讲了一堂《哺乳类的情感和理性》公益科普讲座。

“实验室的公益科普课很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就是听课名额难抢,每次都‘秒光’。”一名家长说。

如何把原本艰深晦涩的科学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创意是最烧脑的,反复修改是常态。”郭维说,自然教育在于让公众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与慷慨,让大家愿意走近、关注、保护大自然。实验室对自然教育进行本土化尝试,研发了68套自然教育课程,既让人学到知识,又要让人感到快乐。

“在科学和公众之间搭座桥。”实验室成员周雨阳这样给自己定位,“我觉得自然科普教育是一份很有意义的职业,能够唤醒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10月26日,周六。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岸边,林奈实验室组织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大作战”公益活动。“快看,这边有一簇,我们按照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将它们物理清除。”孩子们了解入侵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后,踊跃“请战”,家长们也纷纷加入。

实验室把婺源变成自然教育的大课堂,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大教室,孩子们每次都能“玩到飞起”。

这几年,实验室被授予“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学校”等称号,获得了江西林业科普奖等奖项。2023年,实验室实现了第一个小目标——在婺源开展1万人次公益科普活动。2024年,实验室开始朝着第二个小目标进军,在婺源开展100场村小公益自然教育活动。

很多人会问刘芝龙,实验室做公益科普,费用从哪来?“我们开展公益活动的全部费用都由实验室营收中列支。”实验室利用寒暑假举办自然科考营、研学游,其间赚取的收益贴补公益。刘芝龙说,在林奈实验室的规划里,70%的盈利用来做公益。

村民说——“好生态能带来好生意”

“林奈实验室来了后,村里人气旺了,我的民宿生意也被带火了。”大鄣山乡通源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庄四周有很多溶洞。在村里开办民宿的毕旺开,实验室成员亲切地叫他毕哥。

毕哥说,这群年轻人玩的内容,和其他旅行团不一样。每年暑假,实验室都会来村里开办自然科考营。他们带着孩子们在峡谷观察夜行性动物的行为,在溶洞了解喀斯特洞穴生物的节律,为无家可归的鸟儿制作人工巢箱,教孩子怎样和大自然友好相处。

科考营的到来,给村子聚了人气、生了财气,民宿、农家乐等随之发展起来。不止是通源村,实验室还在全县8个自然村开办科考营,他们每到一处,还会开发民俗课程、整治村庄环境,激活一个个古老的村落。这些年来,累计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近200万元。

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往往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实验室的影响下,村民对自己世代生活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就拿蛇来说,以往,村民看到蛇会本能地惧怕,去打蛇。现在不会了,因为蛇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毕哥说,村里的人现在都懂得一个道理——好生态能带来好生意。

“经常会有村民、孩子拿着不认识的植物照片来问我们是什么,或者带着受伤的小动物来找我们救治。”实验室成员李雨说,实验室也承担了婺源县部分野生动物的临时救助工作。现在,很多村子自发组织了生态巡护队,村民和实验室间的联动也多了起来。

“接下来,实验室会和乡村进行深度融合。”在刘芝龙对实验室的规划中,他们会把林奈实验室的卫星实验室建到乡村,更好地挖掘乡村资源,将生态产品进行可持续转化,给大家带来更多收益。(李 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