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脏骤停时在场人员如何把握“黄金4分钟”?这三个环节非常关键!
发布时间:2024-07-03 16:15 浏览量:7
台海网7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昨日,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协会就17岁中国小将张志杰6月30日在该国参加比赛时意外离世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事件经过,并表示医院的治疗和检查显示张志杰因突发心脏骤停离世。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叹惜,如突发心脏骤停时在场人员能把握住抢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很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现场急救对患者生存和脑复苏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如遇到有人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首先需第一时间拨打120呼救,并立即开展徒手心肺复苏。如果身边有AED,要及时进行除颤。”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国明表示。
痛心 错失3个关键救命环节
通过观看比赛现场视频,不少医务人员对赛事方的医疗救助提出质疑,认为在场人员的应对措施严重不足。
对此,厦心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国明分析,90%的心脏骤停是由心源性原因引起的。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动脉搏动消失等。除了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外,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多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大量出汗、体液丢失、离子紊乱,导致严重的低钾血症等疾病,从而引发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乏力、胸痛、大汗、眼前发黑等症状。结合上面所说的三个成因,就能大概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的前兆。
运动员突发的无接触倒地抽搐,急救人员如果处置不当,极可能错失3个关键救命环节。首先,应第一时间拍其肩膀,呼喊名字、触摸呼吸与脉搏,以确认是否还有意识;发现确实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刻开放气道,然后实施心肺复苏、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应让人拨打120,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直至送上救护车。
呼吁 人人学急救挽救更多生命
出现心脏骤停并不意味着死亡,此后的关键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张国明副主任医师介绍,当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如果不在4—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那么心脑都将发生不可逆的系统性损伤;如果不能把握住“白金10分钟”,那么送医院成活率也接近为零。
“心肺复苏包括几个关键步骤:进行胸外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频率约100—12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要使胸部充分回弹;在这期间,保证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30:2的比例循环进行,每次吹气约1秒,要能看见胸廓抬起,这样保持循环进行,直至专业救援到来。”张国明副主任医师表示,AED配合心肺复苏术共同使用,可成倍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
当然,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在运动时也应该做好准备,预防猝死的发生。无论多大年龄、无论什么运动,运动前都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评估。
医生提醒,急救就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身边有人突发急症,大部分人都会手足无措,陷入慌乱。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呼吁更多人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提高现场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