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54.4万人心脏骤停!学会急救,让“黄金四分钟”不被浪费

发布时间:2024-07-03 18:23  浏览量:7

中国羽毛球队小将张志杰因心脏骤停离世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多位运动员及名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这个被称为“与老天爷抢命”的疾病能否预防?哪些是高危人群?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处理?

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

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心内科主任董淑娟介绍,心源性猝死指由于心脏机械功能突然丧失所造成的非预料性死亡,表现为症状出现短期内即发生意识丧失及呼吸、循环停止。

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其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成为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在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其中,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属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此外,董淑娟提醒:家族中如果有青壮年发生猝死的,也要引起警惕。

她分析: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与过度熬夜、过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肥胖、极度精神刺激等有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态对于预防疾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心源性猝死是“与老天爷抢命”,急救越早越好

在张志杰事件中,现场的医疗救援时效与措施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当发生心脏骤停后:3秒钟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5秒钟会出现晕厥;8-10秒会出现抽搐及大小便失禁;4-5分钟后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就是与老天爷抢命,越早越好。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能够得到周围人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术,公共场所配备AED(体外除颤仪),可以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董淑娟说。

不久前,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楚英杰主任和董淑娟主任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位运动性猝死的年轻患者。

据了解,这位患者在打篮球时发生心脏骤停,球友立即为其实施心肺复苏,成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急救人员将其转运到省医,董淑娟和团队为患者植入全皮下ICD(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近年来多起运动员猝死都发生在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对于热爱运动的人群,也引起了一定的恐慌。对此,董淑娟认为:对于一般强度的运动,大家不必特别担忧。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

植入心脏除颤器,成功挽救多位心脏骤停患者

心源性猝死虽然可怕,但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1年,董淑娟曾接诊了一位青少年患者,不幸的是其哥哥在青少年时发生猝死。这位患者也被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楚英杰主任和董淑娟主任团队为其植入了全皮下ICD(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保镖,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心脏活动。一旦检测到异常,ICD就会根据设定的程序分析这些异常的心脏电活动并采取措施,防止心源性猝死。”董淑娟介绍。

术后三年,ICD持续为患者保驾护航,当心脏骤停发生时,正确发放治疗,多次成功地挽救了孩子生命。如今,这个孩子已经顺利考上高中,学习成绩良好。

曾在赛场上经历过心脏猝死的丹麦足球队队长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全皮下ICD的保驾护航下,奇迹般地重返赛场,并在前不久举办的欧洲杯足球赛中打入关键一球,当选全场最佳球员。

据了解,ICD自上世纪发明问世以来,已挽救了数以万计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是世界上目前治疗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董淑娟提醒:“生命无价,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标签: 黄金 心脏 icd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