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岁这10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睡觉和锻炼,而是保持这8点
发布时间:2024-12-11 15:41 浏览量:8
杜甫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在唐朝的时候,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实际很少了。
其实也是如此,因为在古代,由于科学医学水平的落后,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因素,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仅仅约为30岁左右。
也正是如此,古人把年龄到了60岁的老人称为“花甲之年”;把70岁的老人称为“古稀之年”;把80岁的老人称为“朝杖之年”。
所以在古时候,无论是60岁,还是70岁,已经算是很老了。
虽然也有一些长寿的老人,比如孙思邈,乾隆皇帝,武则天等一些人也可以活到80岁以上。不过这也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能到70岁就不错了。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达,现在世界人均寿命也提高了一大截。根据世卫组织的说法,世界人均平均寿命已经在78.5岁了。
特别是日本,挪威,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寿命已经到80岁了。我们拿特朗普为例子,特朗普现在79岁了,还竞选并成功成为了2025年的总统,并开启了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那么,一些长寿的老人在60~70岁这10年里是怎么做的呢?在网络上,有人把60岁到70岁这十年,是人生下半场的“黄金岁月”。
所以是“黄金岁月”也罢,还是什么也好,其实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
其实,在60~70岁这10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睡觉和锻炼,而是保持这8点!那么到底哪几点呢?我来说一下:
①按照传统的俗语说法。
从俗语来说,60岁到70岁,需要经历几个坎,也称为“坎儿年”比如说:
六十岁:
古人把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在农村里也称为自己的“本命年”。对于本命年的说法,古书《三国志》中这样记载:
曹魏术士管辂在谈到自己的年寿将近时感叹道:“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
意思是说,本命年是坎儿年,素有“太岁”的说法,当然这不过是民俗说法而已。
六十六岁:
人到六十六岁,民间里还是有一些俗语的,比如:
“壳不壳,六十六”。
对于上述俗语,古书《龙图耳录》二六回这样记载:
“壳不壳,六十六。今年小人之母还是坎儿呢,小人很记得,再也不敢撒谎的”。
所以按照上述的说法,人到了六十六岁是个坎儿年。而俗语“六十六,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也是这个意思。
六十九岁:
按照传统民俗的说法,人到了六十九岁后,也就到了“逢明九”的时候了,所以农村老人对于这一年也是非常重视的。
对于“逢明九”,是指年龄尾数是“九”的岁数,比如19岁,29岁…59岁,69岁,79岁等等。
所以按照传统的说法,从60岁到70岁,至少也要经历三个年龄段。
②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来看。
从科学的说法来看,60岁到70岁的这十年,则是“长寿关键期”。而古书《黄帝内经·素问》这样记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意思是说,人到了六十岁上下的时候,其真气衰竭,筋骨退化,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
当然在2019年的《自然·医学》杂志上,也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内容说,人到60岁、78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到了70岁以后逐渐稳定下来,但是到了80岁后再又进入不稳定期。
所以来说,无论从老祖宗的角度来说,或者是现代科学的发现,60~70岁的这10年,也是关键的“黄金养命期”,当然惜命的最好方式并不是睡觉和锻炼,而是保持以下几点:
人到了60岁以后,想要长寿,其实能够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是最重要的,因为心情好了,那么身体的各项指标也正常了。
而在2022年,杂志《衰老》也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
孤独、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衰老具有显著加速作用,可使生理年龄变老近20个月,比抽烟的危害还大。
所以来说,进入60~70岁这十年,也是保持心态的关键十年,要做到不急不躁,不争不抢,乐善好施,这样也就笑对人生了!
第二,让自己的节奏变慢。
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的原因,工作的压力,儿女的心事等等,一些人的节奏也就快了很多。
但是如果在60~70岁这10年,老人们还是保持自己的快节奏的话,那么这并不是养生的最好方式。
或者有的老人觉得自己闲不下来,自然“不服老”,并保持原来的样子。殊不知,只有把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像树獭一样,这样寿命也就慢慢的延长了。
第三,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身边很多老年人都有非常强的“掌控欲”。
比如说,他们在子女的问题上,金钱的看待上,还有“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大欲望的。
讲一个故事:
前几年,南方某省有一位老人,因为年轻人不让做,达不到自己的欲望,而恼羞成怒,最后竟然在公交车上猝死了。
其实人到了这个年龄后,该控制自己的欲望了,这样不仅是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的下半生。
第四,合理的去饮食。
当然进入60岁以后,老人们也不要和年轻人一样,吃一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了。
当然能够保持清淡的饮食,也是老人长寿的关键,在这里我讲述一个故事:
我邻居王爷爷,今年已经90多岁了,依然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也很好。
当然他是30后,是30年代的时候出生的,经历了很多动荡。
但是王爷爷在50年前,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吃饭习惯,而这种吃饭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过于这也是王爷爷长寿的关键吧。
王爷爷一天两顿饭,早上6点吃饭,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吃一块咸菜。
中午12点吃午饭,饭菜是一碗小米粥,一个煎饼,加上自己煮的白菜萝卜,吃一块咸菜。
至于晚饭,王爷爷是不吃的,大肉大鱼,他也偶尔吃一口,但是他不贪吃。
对此,王爷爷说:“早饭是天食,一定要吃的,午饭是人食,也一定要吃,晚饭是归食,不要吃的”。
而王爷爷的说法,和养生学家讲的“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好”是一个道理的。
所以来说,人到了60岁到70岁这10年,也要保持饮食清淡饮食才好。
第五,要有自己的积蓄。
作为老人来说,在60~70岁这十年里,一定要有自己的积蓄。
虽然在一些老人心里,“养儿防老”,我把儿子养大了,儿女们照顾我是应该的,所以一些老人到了这个岁数,就不再节俭了,不再存钱了,胡吃海喝,到处旅游。
其实这也是错误的一种做法,虽然有些老人有医保,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积蓄的话,那么过了70岁以后,因为一些事情也变得不开心的。
第六,经常去检查身体。
有的老人或许年龄大了,于是对医生或者医院产生一些抵触的心态,从不去医院体检。
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定期去医院体检,就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这样可以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效果。
第七,适度的去运动。
过于因为生活的原因,一些老人在六十岁以后,依然去透支体力的去工作。
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进入60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不如从前了,此时如果依然透支身体的话,这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所以进入60~70岁这10天,也应该歇一歇了,比例适度的去运动。比如说打太极拳,慢走等等之类的活动。
第八,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人生在世,也要与时俱进才行,所以作为一个老人,在60岁以后,也要抛弃一些旧的做法,并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这样,才能有事情可以做,那么心态好了,有兴趣做事了,因此也就长寿了。
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来说,人到了60~70岁这10年,也是关键的十年,此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爱自己,爱家人,保持以上8点,这样到了晚年也就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