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片票房连破纪录,香港影院为何反越开越少?
发布时间:2024-12-16 15:12 浏览量:6
钻石山荷里活MCL戏院宣布停业,成为本港今年第八家「熄灯」的戏院,全港戏院总数由去年的64家缩减至现时的56家。一方面,近年有《毒舌大状》、《九龙城寨》、《破.地狱》等港产片大收旺场、屡破票房纪录。
但另方面,包括片商和院线在内的整个电影业界叫苦连天,不少从业员慨叹「长期冇工开」,形容现今处境属「史上最惨淡」。事实上,在串流平台等新科技冲击下,全球影业皆受影响,但本港业界还面临着独特挑战,内外交困,有需要「破地狱」求生。
先讲荷里活MCL戏院,其前身为百老汇戏院,早自1997年荷里活广场开幕便存在。不过百老汇在2022年初结业,由MCL接手经营,没料到后者撑了两年多便倒下。该戏院之生意惨淡一定程度上属非战之罪,亦受到东九龙区域经济形势影响。首先,拥有廿多年历史的荷里活广场原属区内一大消费重镇,但随着新蒲岗Mikiki、启德AIRSIDE等新商场开业,抢走荷里活不少人流和生意。
祸不单行,在2023年6月2日,荷里活广场3楼发生震惊全港的斩人事件,两名女子身亡,令不少消费者心存阴影,导致该商场人气更趋冷清,吉舖涌现,直接拖累位于3楼的MCL戏院生意。
院线商难捞 非香港独有
不过即使撇除荷里活MCL的独特处境,本港戏院业亦确实生意难做。今年较早前已有九龙城影艺、启德嘉禾、铜锣湾总统、九展星影汇、朗豪坊Cinema City、海怡MCL等6家戏院结业,北角ACX亦于10月尾宣告「内部装修」停业,这意味荷里活MCL属年内第八家「熄灯」的戏院。
除了院线商,本港电影业整体上也深陷危机,不少从业人员慨叹「长期冇工开」,形容现今形势属「史上最惨淡」,比起九十年代「老翻横行」及2020年疫情时期更加严峻。据香港影业协会统计,2018年有53出港产片上画,全年电影(包含外语片)票房达18.5亿元。2023年则有46出港产片上画,全年电影票房仅14.3亿元。今年截至12月初,只有30出港产片上画;上半年电影票房6.4亿元,按年跌17%。
事实上,在新科技趋势下,现今消费者的娱乐选择愈来愈多,例如用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观看各类视频,不一定要出街睇戏,电影及戏院行业难免备受冲击。例如美国的戏院屏幕数量由2019的4.1万个,缩减到现时约3.8万个;当地电影总票房亦由2019年的114亿美元,下降至去年的90亿美元。
环球大趋势以外,本港电影业近年还面临自身独特挑战,以致内外交困。香港作为数百万人口小城市,港产片向来都很依赖「卖埠」,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但近年在全球化趋势下,东南亚观众既可第一时间欣赏世界各地猛片,其本土电影制作亦快速进步,港产片面临的竞争愈来愈大,「卖埠」空间日益收窄。
当然,港产片还可北望内地14亿人市场,正如本栏10月份在〈从《黑白大厨》看CEPA改革〉一文指出,特区政府刚与中央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服务贸易修订协议二》,为影视等行业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个中商机巨大。
制作两极化 中型片不足
有人或会说,近年不乏叫好叫座的港产片,例如《毒舌大状》、《九龙城寨》、《破.地狱》等屡刷新票房纪录。但据业界人士指出,由从业员生计角度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型制作」不足。其言下之意是目前一方面有不少「小本文艺片」,通常获得电影发展基金资助,但这些小型制作成本有限,甚至只是「拍膊头」邀请台前幕后人员襄助。另方面,超级大片固然可带挈从业员「开饭」,但每年只得一两出,僧多粥少。
以近日热播的《破.地狱》为例,在荷里活MCL结业前夕,该戏院6个影厅几乎每日都只播这出戏,事关同期实在没有其他戏可播。这种「全院一片」情况有助《破.地狱》票房高收,却非电影业之福。
近年为何缺乏「中型制作」?这又涉及上文提到的科技、审查和市场腹地等因素。一来在串流趋势下,全球片商皆倾向「哑铃式」投资,要不是投资小本精品「刀仔锯大树」,就是押注于「高确定性」的超级大片。二来,本港电影由于审查问题的不确定性更大,再加上市场腹地有限,导致两极化现象更加明显。
讲到底,本港电影业以往百花齐放,既有扬威影展的小本文艺片,又有「双周一成」超级卖座片;但「养活」最多从业员的,其实是一大批介乎两者之间、成本及票房一两千万元之「中型制作」,偏偏这也是近年最稀缺的类型,难怪全港电影人叫苦连天。假若一个电影人「三年才拍一出大片」,同时「每年拍一出文艺片,但只收利是」,这恐怕连「职业」也算不上。本港电影业要突破困局,科技和审查问题相信并非业界本身能够处理,唯有从扩展境外市场方向着手,才可望「破地狱」找到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