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全球使用730年,日本巨型稀土矿至今不开采,究竟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25 16:40  浏览量:4

在地球上有一种物质被誉为工业黄金,其价值可与石油媲美,这种物质就是稀土。它在全球的含量并不多。

2011年,日本在某个海底发现了一座巨型稀土矿,据说其储量高达1600万吨,如果供全球人类使用可以持续730年之久。

然而,日本却迟迟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本是公认的工业领域的强国,但工业的持续进步必须建立在资源的稳定供应之上,而资源的储量并非无限,总有枯竭的一天。

更何况在日本这片土地上,国土面积的狭小与资源的稀缺性使其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尤其是资源的极度匮乏。

因此日本不得不采取进口的方式以维持工业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稀土资源领域,其短缺状况尤为突出,迫使日本必须依赖于外部进口来满足其工业需求。

为了缓解资源匮乏的困境,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探寻稀土资源。

2011年,日本在小笠原群岛的南鸟岛附近海域,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稀土矿,据初步估算,其总储量超过1600万吨。

这一发现对于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来说,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要知道这些稀土矿能够供全球使用的年限也达到了730年,可以说这些稀土矿的发现对于日本工业乃至日本的发展,可以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稀土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宽泛,由此被赋予了“工业黄金”的称号。

在电子技术、军事工业、能源开发以及农业生产等诸多至关重要的领域,稀土元素均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于军工领域而言,稀土元素能够用于制造一系列高端武器装备,像战斗机、导弹等,稀土在这些先进武器的制造进程中不可或缺。

特别是稀土磁铁,能让导弹的精确度大幅度提升,这是稀土能在战略资源中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

在航空航天这一高精尖领域,稀土元素的应用相当广泛。

它能显著增强合金材料的性能,为航空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格局中,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储量以及在出口市场上的显著份额,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当然,这对其他国家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儿,他们并不希望完全依赖中国,而是想要发展自己的稀土资源。

对于日本来说,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现的稀土矿藏宛如一颗定心丸,使其在资源战略上获得了一定的底气。

面对如此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日本自然渴望能够迅速启动开采工作,以缓解其对稀土资源的迫切需求。

然而这一巨型稀土矿的发现已过去数年,开采工作却迟迟未能展开。

按常理来说,自从发现巨型稀土矿的那一刻起,日本就应该紧锣密鼓地对其进行开采,但日本却迟迟没有动手。原因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基础设施非常缺乏。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绩,但其在深海开采基础设施方面,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所发现的稀土矿藏地理位置相当偏远,与本土相隔甚远,且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若要实现对这些矿藏的大规模开采,所需投入的时间、资源以及人力等成本将极为庞大。

尤其是在运输补给物资以及人员轮换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挑战。

从以上角度来分析,想要对稀土矿进行大规模开采,难度系数还是非常高的。

第二,技术支持不够。

当然,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并非最为关键的问题,对于日本而言,更为棘手的难题在于其实际上缺乏充足的技术支持。

因为这座巨型稀土矿处于深海海底,达到6000米到8000米这一深度,对于开采来说,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深海之中所处的高压环境,对于设备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让日本面临着困难重重。

要知道尽管中国拥有“海牛2号”,在深海海底2000米处,成功下钻231米,而且已经创下了世界纪录,但如果在日本6000米到8000米的深海进行开采,所面临的难度系数仍然很高。

更别说日本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不管是在对技术进行更多的研发,还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角度来分析,想要对这个巨型稀土矿进行开采,自然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从技术这个角度来分析,日本就无法跨越这一步。

第三,经济条件不足。

日本在稀土矿的开采进度上未能迅速推进,经济因素也是其考量的重要方面。毕竟深海开采作业所需的资金投入必然极为可观。

据了解,单就对这些稀土资源进行勘探这一环节,日本方面在前期便已投入了数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而若要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开采作业,所需耗费的资金规模更是庞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对于日本来说,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在此情势下,日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层面的难题。

第四,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想要对其进行开采,还涉及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环境污染。

在深海进行采矿,由于会运用到大量的设备以及开采的特殊性、人类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会对海洋的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海水的污染。

如此一来,对于全球领域中的海洋生态发展来说,自然也是会产生破坏,继而对于人类的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从这个角度分析,日本想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开采稀土矿也就难上加难了。

面对耗费巨资、历经艰难勘探而发现的巨型稀土矿藏,日本却似乎陷入了无从下手的困境。

目前他们只能无奈地凝视着这些储量庞大的稀土矿,却无法采取有效的开采措施。

对于日本而言,当务之急应该是选择与更多的国家展开友好合作关系。

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共享,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得到一定的稳定。

不得不说,日本在技术创新以及专利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在稀土产业链下游的稀土金属以及永磁体环节方面,他们具备的生产能力是比较突出的。

然而在稀土资源的开采以及冶炼分离方面,日本不得不依赖于进口,而主要的进口来源自然是我们国家。

我国在稀土资源储量和开采量方面,在全球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统计,全球稀土总储量超过一亿吨,其中我国稀土储量超过了四千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这些数据清晰地显示,我国在全球稀土储量和生产量方面是当之无愧的领航者。

我国稀土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不容小觑,政府层面也出台了诸多举措,以扶持稀土行业的持续前行。

以《稀土管理条例》为例,该法规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轨迹勾勒出了清晰的蓝图,为其前行之路指明了方向。

我国稀土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无论是开采还是应用,我国都能够独立完成。甚至在我国多地也已经形成了专业的生产基地。

在技术革新的征途上,我国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在稀土分离技术的专利产出方面,其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显著的领先地位,为我国稀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做到与世隔绝,单打独斗,必须积极融入国际合作的浪潮之中,我国也不例外。

若想推动稀土行业的持续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自然需要与世界各国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关系。

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他合作机制,与世界上许多稀土生产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对稀土资源进行开采时,我们也考虑到这是一个涉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领域。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我们尽量对资源进行更加循环的利用,并减少污染。

未来在稀土产业的发展领域,我们必将取得更为显著的进展,为战略资源的稳固供给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深知,唯有依靠持续的技术革新,才能推动我国稀土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我们正致力于不断推进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关键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

尽管深海稀土矿产的开采遭遇重重挑战,人类对资源的开采欲望却呈无止境的膨胀之势,相关技术的研发进程也在持续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非常快速,而在深海钻探以及开采方面的进步也在不断实现突破,相信未来会有更加长足以及良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前线观察 2024-08-08 09:10 《供全球使用730年,可摆脱对中国依赖,日本巨型稀土矿为何不开采》

坐景观天 2022-03-09 14:41《日本发现巨型稀土矿,够人类用730年,为什么迟迟不去开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