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狂飙的中际旭创:AI算力潮下的“卖铲人”,还能跑多远?
发布时间:2024-12-27 22:17 浏览量:37
2024年末,AI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巨头们争相发布新模型,算力需求如同饥渴的巨兽,吞噬着一切。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鲜少有人注意到,那些默默支撑着算力底座的“卖铲人”们,正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中际旭创,这家曾经低调的光模块厂商,正以惊人的速度狂飙突进,成为这场算力竞赛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光模块行业还是一片相对平静的蓝海,国产厂商在其中也仅仅是微弱的存在。彼时,全球前十大供应商榜单中,只有武汉电信器件一家孤零零地代表着中国。但短短数年,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了7个席位,中际旭创,这个名字开始闪耀。
这家公司并非一夜爆红,其崛起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光速”进化。中际旭创抓住了数据中心高速发展、云计算普及的时代机遇,并迅速在技术上站稳脚跟。从40G、100G到如今的400G、800G,中际旭创始终站在技术迭代的前沿,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为其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AI的爆发,彻底点燃了光模块市场的需求。无论是英伟达的DGX GH200服务器,还是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背后都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撑。GPU集群之间的数据交互,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光模块正是这些车辆的引擎和燃料。
2024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的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73.1亿元,同比暴增146.3%;归母净利润更是飙升189.6%,达到37.53亿元。市值也水涨船高,突破1300亿元。这些数据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中际旭创在AI算力潮下,作为“卖铲人”的价值被彻底释放的有力证明。
营收结构: 中际旭创的高端产品策略也反映在了其营收结构上。400G/800G高速光模块的营收占比高达90%以上,这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为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盈利能力: 2024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3.3%和22.4%,较2020年分别增长了7.9和10.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际旭创不仅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其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存货和固定资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中际旭创也在积极扩产。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存货同比增长84%达71.5亿元,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5.6%达31.5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中际旭创正在积极为未来的高速发展储备能量。技术立身:中际旭创的“护城河”
在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光模块行业,中际旭创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答案在于技术创新,以及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中际旭创不仅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重心放在高端产品上,更是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
1.6T光模块: 面对未来1.6T光模块的巨大需求,中际旭创已经完成前期送测和认证,并实现小批量出货。并且,其性能表现要优于友商的产品。这使其在1.6T市场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硅光技术: 中际旭创早在2017年就组建了自己的硅光芯片开发团队,并推出了搭载自研硅光芯片的400G和800G光模块。目前,中际旭创拥有1.6T硅光解决方案和自研硅光芯片,这种技术上的储备,为中际旭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硅光技术能够减少30%的零件,简化结构,提高良率,并降低成本。中际旭创的硅光技术积累,是其构筑技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PO技术: 中际旭创也在积极布局CPO技术,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CPO技术能够缩短光信号传输距离,降低功耗,是未来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重要方向。
CPO预计到2027年,在800G和1.6T出货总数中占比将接近30%。中际旭创在CPO技术上的布局,是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
3.2T光模块预研: 中际旭创还在预研3.2T光模块,产品进展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这表明中际旭创对下一代技术趋势的超前布局。
尽管中际旭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但盛世之下,也隐藏着一些隐忧:
过于依赖海外大客户: 2024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高达87.7%,同时,前5大客户的营收占比也达到了70%以上。这种高度依赖海外大客户的模式,使其议价能力偏弱。一旦海外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或者爆发贸易摩擦,中际旭创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如果英伟达、谷歌等头部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将对中际旭创的营收和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技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 科技博弈愈演愈烈,这不仅可能阻碍国内厂商和海外客户的合作,还可能让海外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占市场份额。
应收账款增长过快: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际旭创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4%,达到47.1亿元。这可能会导致公司经营现金流规模收缩,不利于后期的扩张发展。
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中际旭创将面临坏账风险,并可能影响其后续的扩张发展。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光模块行业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竞争。这种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收窄。
面对上述风险,中际旭创并非无所作为。它正在积极布局,试图破解困境。
海外建厂,贴近客户: 中际旭创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工厂,其中,泰国工厂已经投产,且以高端产品为主,这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并规避潜在的贸易风险。
中际旭创努力拓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寻找新的客户,降低对头部客户的依赖。同时,可以考虑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实现客户结构多元化。
在分析中际旭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将目光投向整个光模块行业,进行国内外对比,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
国内市场:
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国内厂商在成本控制和快速响应方面具有优势。挑战: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频发。同时,国内厂商在高端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仍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代表厂商: 除了中际旭创,国内还有华为海思、光迅科技、新易盛等厂商,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
优势: 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客户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高端光模块、硅光技术、CPO技术等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挑战: 国际巨头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市场快速变化时,反应速度可能较慢。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会对国际巨头的业务带来不确定性。代表厂商: 国际市场上,包括Coherent (II-VI), Broadcom, Marvell等。这些公司在技术上和全球市场份额上都占据重要地位。中际旭创凭借其在高速光模块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积极的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400G/800G领域表现突出。
但中际旭创仍然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并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中际旭创的崛起,是AI算力潮下光模块行业爆发的缩影。其快速增长的业绩和领先的技术优势,都证明了其价值。然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容忽视,中际旭创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
AI算力潮是一场马拉松,而光模块厂商正是这场比赛中的“卖铲人”。能否跑到终点,取决于技术创新、风险应对和战略布局。中际旭创能否在光速的狂飙下,依然稳扎稳打,跑得更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