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汉艺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拿了伦敦设计奖白金奖!
发布时间:2024-12-28 09:45 浏览量:6
初来H·ART这半年,被“卷”袭击的焦虑感慢慢抚平,在这里完成了第一个个人项目、扩大了设计学习直径、想法被看见和肯定。这个月冬至那天还收到了世界级设计奖-伦敦设计奖的贺信,拿到白金奖啦~恭喜自己,也感谢拿奖路上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和老师!
今天借着康老师的邀请,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项目经验和成长历程:
就读于国内某Top院校的设计专业,名校光环照耀下的环境也带给我更极致的体验。
作为努力考上梦校的我来说,到了大学不会一下子松懈,而是继续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地完成各类课业。这份勤恳,我希望能收获好的回报,但是在这所学术金字塔里,努力的人,不缺。在大一综合成绩量化核算时,我的绩点并不突出,这意味着我可能要和保研失之交臂了,那一刻我是焦虑的。
我用目前人生所得的全部经验调和自己的情绪,一想到当下就是最年轻最健康的自己,那么应该停止内耗珍惜光阴原地充能再给自己安排满溢的日程撸起袖子就是干,但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我又觉得一味地给自己施压,追求一些功利性的进步,会让自己变得无趣。
总之,在思考中,焦虑安静了,我综合了所思所想,在大二开启时决定先行动起来,暂时想不通结果的事留给未来吧。
以树为框
在我们学校想行动起来干点事还是很容易的,很多很好的资源摆在你面前。比如大二开始学AI辅助编程,想更深入地学习,可以辅修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学位。数字化变革的时代,能趁着上学的功夫搞明白AI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也算不虚此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项目合作的机会,增加实践经验。比如学校一些创业团队或大模型竞赛团队的项目中有美术需求,就会来我们学院找合作伙伴。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学习彼此的思维模式,打通自己的认知,我也从一个不喜欢逻辑、流程的人变得更加严谨、更加关注细节。
练习
今年年中,我从一个很信任的朋友那里得知他在H·ART学习,想到自己目前还没有作品集以及完整的个人项目,而这些材料又都是设计师求职和升学的敲门砖之一,裹挟着一股冲劲,我也来到了H·ART。
或许这个白金奖就是老天对我“行动起来”的奖励和鼓励吧~
其实做《FitHive》项目前摇挺长的,刚来H·ART和主带老师聂老师沟通了两节课,梳理完解决问题的思路后,转头就去忙学校的课业了,项目进度处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躺平摆烂中......
后来是聂老师评估已完成的部分还不错,可以继续完善试着投奖,我才一鼓作气用三四天加熬夜的时间赶出了PPT和最终方案。
有和聂老师复盘过获奖原因,可以当做项目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伦敦设计奖官网展示的项目页面
要解决的问题清晰后,又和聂老师商讨了解决路径,从智能穿衣镜出发设计一套智能收纳管理系统,期间聂老师也指出过一些可优化的部分,建议加入三维摄像头等关键硬件。
剩下的就是按照商讨后的结果,顺着去做就行,我拉着学计算机的发小一起,她负责智能硬件的架构、具体的运作流程,我负责整个方案的概念、构图。
伦敦设计奖官网展示的项目页面
这是佐藤大说过的一句话。
也是我在拿奖后的一点感悟,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其实恰好能让评委看见你对生活的关注度。这也正是日常设计中的奥义所在,面对生活中的痛点,用设计加以改善,设计的一小步,人类生活便利的一大步。
所以如果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的项目灵感很犹豫,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对它进行评判和筛选,而是将所有想法告诉主带老师,让老师作为一个旁观者用专业经验帮你判断。
练习
接着上面的建议,也是我在H·ART做项目的经验。
我经常会处于犹豫的状态,比如投伦敦设计奖前我并不抱有拿奖希望,但是聂老师说可以,我就投了。
聂老师的思维非常成熟且有体系,而且会考虑到商业上的市场需求去做设计,专业能力让他非常笃定,能够评估我的能力,然后像赛车手的领航员,为我指出最精确的路线并厘清设计思维上的一些误区,我只管放心去做就行。
满月
这段时间我打算和计算机发小将《FitHive》项目写成论文,至于是否继续投奖看聂老师怎么说。第一个项目开了好彩头,第二个项目也要开始准备了。
细数这半年来的变化,焦虑虽然没有消失,未来是留学还是就业仍然没有答案,但是就像《我的事说来话长》这部日剧所呈现给我们的思考方向一样:不如放弃寻找,先从“做吧”开始,行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果你也想准备留学、保研、求职作品集,欢迎联系康石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