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黄金年代的港乐天后,她们的哪一张唱片,你听得最多?
发布时间:2024-12-28 17:30 浏览量:5
“听最多的唱片”系列第1篇,分享了几位香港歌坛天王们的唱片,今天轮到天后们了。按照唱片及得奖数量、歌曲传唱度及个人影响力等标准,我选出了6位自己心目中的港乐天后,在收藏她们的黑胶里,把我听得最多的唱片分享给大家,选录也是我较喜欢的歌曲。另外,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留言分享,她们的哪一张唱片您听得最多。最后,提前回答一下为什么没有关淑怡、刘美君、邝美云等歌手吧,因为综合比较下来,个人觉得她们还达不到我心中对天后的认知标准,纯属个人看法,非喜勿喷,敬请谅解。甄妮出生于澳门,出道于台湾,71年发行首张国语专辑《心湖》,次年开始与刘家昌合作,演唱多首热门的电影歌曲,与邓丽君、凤飞飞等一起扬名当年的台湾歌坛。78年转往香港发展,首张粤语专辑《奋斗》大卖,打破香港开埠以来的唱片销售纪录。之后,就一路从香港红回到内地及东南亚等华人圈,成为港乐当年的“铁肺歌后”。我收了很多她的黑胶,但听得最多的是84年的《迷人的五月》。其日本索尼压碟的港首版CD,早被粤港烧友捧为香港10大最靓声中文CD,但个人觉得除稀缺收藏性外,听感的模拟味道要少很多,黑胶才是真正的“平靓正”。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是“再度孤独”,改编自欧阳菲菲的日文歌“Love Is Over”。或许受甄妮个人经历的影响,在此歌众多演唱版本里,我会舍欧阳菲菲、梅艳芳的国粤语改编,而选林振强填词的甄妮版。74年,“铁塔凌云”和“啼笑因缘”开创香港当代的粤语流行音乐;10年后,梅艳芳、谭咏麟、张国荣和陈百强等新一代“偶像实力派歌手”,更是拉开了港乐近20年黄金岁月的大幕。从82年的《心债》到91年,阿梅在华星出版了13张粤语专辑,我收齐了除《欲望野兽街》以外的,其余12张黑胶唱片。在这些黑胶里,我听得最多的是85年的《坏女孩》专辑。听阿梅的唱片,首先要欣赏她的封面。这次直接把外封套镂空,两面歌词加内页有3张不同的相片,嵌套进镂空的空白处,就会呈现出3种不同形象的阿梅。歌曲方面,尽管大家比较熟悉的热门歌多是改编的,但编曲、伴奏、和演唱,都展现了擅长“来料加工”的Cantopop最高水准,主打歌“坏女孩”并非我的最爱,我听最多的是改编近藤真彦的“梦伴”。与之前文志、永恒的歌曲相比,转投CBS/SONY新力唱片后的小凤姐,才开始展现出超群的实力和魅力。经过新力的爆发,再到康艺成音的“第二春”,86年转投宝丽金后,从唱片封面、造型设计,到歌曲选择、演唱录音,都来到了她演唱事业的顶峰。这个时期的歌曲,也让更多的内地朋友认识和喜欢上了她的好声音,不管是“城市足印”等港剧歌曲,还是翻唱国语老歌的“别亦难”,都帮她收获了很多新的歌迷。这期分享的港乐天后里,我收小凤姐的黑胶最多,在这些黑胶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转投宝记后她的首张专辑。专辑里当年TVB热播剧《流氓大亨》的两首歌“城市足印”和“婚纱背后”,入选过当年“十大劲歌金曲”的季选榜单,但它们不是我最喜欢的,我偏爱的前三名是“一脸红霞”、“每一步”和“冬”。和甄妮一样,叶倩文也是在台湾以国语歌出道的,首张专辑就有缘与流行音乐大师李泰祥合作。84年,转移到香港发展并签约华纳唱片,在林子祥、鲍比达等帮助下,首张粤语专辑获得巨大的成功。主打歌“零时十分”大受欢迎,很快登上各音乐排行榜,年底还拿下了“十大劲歌金曲”的年度金曲,初入香港歌坛的叶倩文,就此开启了在流行音乐的辉煌之路。她在黑胶时期发行的唱片收了很多,我听得最多的还是88年的这张精选辑。最喜欢她的第一首成名曲“零时十分”,林子祥的旋律写得太美了,舒缓、悠扬、动听。林振强的歌词紧扣旋律起伏变化,尤其画龙点睛的那几句“Happy Birthday...”的英文歌词,更是精妙。加上叶倩文独特的粤语腔调和婉转、淡然、丝丝入扣的演唱,听过它的朋友,可能会和我一样“一听倾情”的。以个人发展来看,林忆莲并不属于“一炮而红”的那一类,在商台做DJ期间,因某次户外演出,被新力唱片高层看中而签约,首张专辑并未得到很好的回响。直到后来的“放纵”和“灰色”,才开始走上演唱事业的快车道。她在新力和华纳发行过的黑胶唱片,我各收了3张,听得最多的是她在新力的告别之作《Ready》。在这张专辑里,从外型到歌曲,她都做了很大的改变,形象上向成熟女性过渡,歌曲及唱片制作也开始探索概念专辑的尝试,为她后来转投华纳出版的《都市触觉》系列和《野花》等经典专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打歌“滴汗”曾入选当年“十大劲歌金曲”的季选金曲,但它并不是我的最爱,我最喜欢的是她与Blue Jeans蓝战士合唱的“下雨天”、“最佳男主角”和“命运是否这样”。6、陈慧娴 - 永远是你的朋友84年出道的陈慧娴,首张与其他两位女歌手的《少女杂志》合辑,就凭借“逝去的诺言”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一举拿下了当年的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无线季选金曲,及“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新人奖,从此踏上演唱事业的坦途。我收齐了84-89年她的全部粤语专辑黑胶,听最多的是《永远是你的朋友》。这一年,除哥哥告别歌坛外,另一个话题事件的就是陈慧娴和梅艳芳的“千夕”之争。两首歌的歌词及编曲,述说了两种不同的心境,都很契合演唱者,不同际遇的人,处于不同阶段,听这两首歌,会有不同的感受。以我来说,当年听的时候,还不到18岁,我更喜欢陈慧娴的表达。但年过半百后的今天再听,我更能理解梅艳芳的无奈,也更喜欢陈少琪填词“夕阳之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