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蹂躏的智商

发布时间:2024-12-30 20:53  浏览量:4

手机已经将大众驯化,

很难再理性的去分辨这个世界。

商人手放硬币的特写有概念的硬币摞起来,省钱Close-up Of Businessman Hand

个体的弱点:人有七情六欲,但是支配决策的只有两样东西:恐惧和希望;所有的情感都依附于此。某些时候它也会成为弱点。

利用恐惧心理随处可见,以营养品最盛。谁都害怕衰老,谁都恐惧病痛。于是,这个白金、那个黄金、这种药酒、那种口服液风靡起来。希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驱动出精力和金钱。无论是减肥产品,还是知识付费,都在创造一种把自己变好的希望。

生而为人,恐惧和希望是与生俱来的属性,资本对此已研究颇深。精心营造环境、潜心把握痛点和痒点,用形象、文字等符号予以暗示,让大众在无意识中就范。

群体的裹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有多大?无穷大。群体不但赋予个体安全感,更能为个体营造一种身份认同。

一种是,自己喜欢,并且希望加入的群体,称为:“群体迎合”;另一种是,自己讨厌,并极力回避的群体,称为:“群体排斥”。资本很明白这两个概念,也匹配了各种“骚操作”。

群体迎合:抢到“猫爪杯”,似乎就成为小资中的一员;拥有高档AJ,就是年轻朋克;戴上一块万国,就是精英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张虚假的通行证,只是为了满足某种身份的想象。

群体排斥:在高档用品商店中,店员适当的傲慢,可以提高销量。因为“顾客此时会更容易通过购买行为,来证明自己能承担的起这个商品。”被冷漠后,顾客更想证明对方是“狗眼看人低”。一位博主,背着一个仿冒的古驰包。去古驰专卖店逛,差点被店员赶出来。为了维护尊严,她便买了一个古驰包。自己不是店员认为的“穷逼”。要面子,是大众的共性。

资本的诡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不二法则。

1、创造需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把钻石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人的意识形态中,成为美好婚姻的代名词。

2、编造故事:用创始人的故事来增加品牌影响力,在商界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除了讲人的故事,为产品讲故事,更是常见。尤其是在奢饰品、高档酒类等领域。一瓶82年的拉菲,价格不菲,难道真是味道很好?真相是,贵就贵在编造了一个更好的故事。

3、劳力辩证:“劳力辩证”是个心理学名词,当对某事或某人投入了精力和劳力,也会对他们有更高的评价。这就是“劳力辩证”在商界的应用。有些难度是卖家刻意增加的,让大众得到或使用这个产品时,要付出一些代价。前几年某匡威门店,限购匡威的1970s款。消费者需要排队抽号,还要带着身份证,同时还必须穿着匡威的衣服和鞋子。

4、计划报废:这年头,大到家具,小到电子产品,如果坏了,维修成本特别高,还不如直接买个新的。关键是,它们还都坏得特别是时候,往往刚刚过了保修期.....别以为这是一种巧合,其实这是资本的另一个诡计:计划报废。

5、科技之恶:随着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到来,很多人注定无法逃避资本的魔咒。

魔咒一:算法杀熟,利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因人而异地制订出不同价格的策略。

魔咒二:神经营销,以“眼球追踪技术”为例。可以通过仪器,追踪眼神聚焦顺序和强度。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测试海报如何设计,才能让受众更喜爱。还可以优化商品的摆放,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及为游戏设计,更为刺激的画面......;资本瞄准大众的本能,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很难不深陷其中。

魔咒三:透支消费,信用卡对资本是个伟大的发明,对于消费者却是一个糟糕的发明。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拿到一笔本不属于自己的钱。但资本不会告诉你,如果不按时还款,等待你的是什么。

写在最后:希望你能成为漏网之鱼,节俭,这个曾经歌颂的美德已经不合时宜。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需要不停地消费,来支撑经济体的发展。但是,大众变富裕了吗?倘若你还不富裕,那么在资本的暗网下,你就是在裸奔。在此只能祝福你,在网口收紧之前,能成为一条漏网之鱼。

标签: 智商 资本 劳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