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或已“失守”?外来物种强势入侵,中国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5-01-23 13:43  浏览量:18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其中,珍珠鳖、小龙虾、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引起了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中华鳖因味道鲜美而备受欢迎,但其生长缓慢、体型较小且易互相撕咬,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数量急剧减少。为填补市场空缺,我国从美国引进了珍珠鳖

90年代初,厦门的一家养殖场率先将珍珠鳖引入国内,并命名为“珍珠鳖”。起初,养殖户担心其难以适应我国环境,但实际情况是,珍珠鳖不仅适应良好,且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每年增重可达3至5公斤,这吸引了众多养殖户,使其在我国16个省份得到广泛养殖。

然而,随着珍珠鳖的大规模养殖,问题逐渐显现。在南方的养殖区,雨季来临时,水位上涨,为珍珠鳖的逃逸提供了机会

此外,珍珠鳖外形美观,幼鳖常被当作观赏鳖出售,长大后,一些家庭因鱼缸无法容纳而选择将其放生,还有人出于“放生祈福”的目的将其放归自然。近年来,珍珠鳖在我国野外频繁出现


2021年,广东的一位钓友在野外钓到一只体型庞大、极为凶猛的珍珠鳖,连抄网都几乎装不下。无独有偶,河南南阳的一位村民在河边游玩时,发现了一只体长75厘米、重约46公斤的老鳖,有人愿出价两万元购买炖汤滋补,但村民觉得其有灵性而将其放生到附近水库,后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只外来物种珍珠鳖。

在西安的浐河中,也有人发现过珍珠鳖,人们担心其会适应黄河水域环境并迅速繁殖,从而对黄河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类似的情况在西班牙也曾发生,约有一百万只珍珠鳖进入该国后大量繁殖,最终泛滥成灾。

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以黄河为例,作为“母亲河”,目前已有41种外来物种在其中自由繁殖,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本土物种食物资源减少,许多本土生物面临灭绝危险。

虽然珍珠鳖目前在黄河流域尚未泛滥,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为防止珍珠鳖泛滥,我们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


一是要加强对珍珠鳖和中华鳖的辨识,减少盲目放生行为。中华鳖体形偏椭圆,背壳呈深绿色或棕褐色,背甲较软,尾巴较短,体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

二是要加强公众教育,让人们了解动物习性和放生可能带来的后果,减少盲目放生三是养殖户应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采取加装防护网等措施,降低珍珠鳖逃逸的风险

除了珍珠鳖,小龙虾和福寿螺也是我国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最初从日本引入美国作为牛蛙饲料,后于1940年左右被引入中国

最初,小龙虾在田地中破坏庄稼,让农民头疼。后来,湖北、四川等地的商家发明了“麻辣小龙虾”,使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市场需求增加,养殖小龙虾产业应运而生。


但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云南元阳梯田,小龙虾却泛滥成灾,对当地鱼类、水生植物和水田景观造成严重威胁,当地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最初被引入中国是为了食用,但因其携带大量寄生虫而被市场淘汰。然而,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迅速在中国水域泛滥成灾。

它们几乎占据了河道的每一个角落,给清洁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其卵附着力强,清理棘手。福寿螺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对这些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水产养殖,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破坏,让农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总之,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