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70后,“过年少走亲”已成为了一个共性,主要原因有4个
发布时间:2025-01-28 08:27 浏览量:13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这句俗语将人情冷暖刻画得入木三分,在生活的漫漫征途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
春节,作为传统佳节,曾是走亲访友、联络亲情的黄金时段。然而如今,五十岁的 70 后群体中,“过年少走亲” 却成了普遍现象,这背后究竟隐匿着怎样的缘由呢?
曾经,过年走亲访友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穿梭在亲戚之间,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70 后们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过年走亲更多是一种传统的延续,也是社交的需要。而到了五十岁,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自己也临近退休,生活开始从忙碌的工作模式向享受生活转变。他们不再愿意把过年的时间都花费在走亲访友上,而是更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就像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所写的那样: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对于五十岁的 70 后来说,在过年时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亲情关系的微妙变化
小时候,亲戚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生活的难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轨迹的不同,亲戚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变得疏远。
有的亲戚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常年不在同一个城市,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感情自然也就淡了。过年时,匆匆见上一面,除了简单的寒暄,似乎也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利益纷争产生矛盾。这些矛盾或许不会公开爆发,但却像一根刺,扎在亲戚之间的关系里,让彼此之间的相处变得有些尴尬。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的兄弟姐妹,因为家庭矛盾,关系一度十分紧张。虽然最后有所缓和,但曾经的隔阂依然存在。对于五十岁的 70 后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对于这些微妙的亲情关系看得更加透彻,也不再愿意勉强自己去维系表面的热闹。
社交方式的多元化
在过去,走亲访友是人们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70 后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社交模式,他们通过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戚朋友保持联系。过年的时候,即使人没有见面,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送上祝福,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而且,除了亲戚之间的社交,他们还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同学圈子。这些圈子里的人,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生活经历,交流起来更加轻松愉快。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和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走亲访友上。
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70 后们在经历了大半生的奋斗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他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把别人的认可和评价看得那么重要,而是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过年走亲访友,有时候难免会陷入一些比较和攀比之中。比如,谁家的孩子工作更好,谁家买了新房新车等等。这些比较不仅会让人感到疲惫,还会影响心情。而如今,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读书、旅游、培养兴趣爱好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找到生活的乐趣。
正如尼采所说: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之后,70 后们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更加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五十岁的 70 后 “过年少走亲”,并不是他们变得冷漠,而是生活的阅历让他们对亲情、友情、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在岁月的沉淀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也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