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补阳的黄金期,记得做好2件事,补足阳气!阳虚的人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2-03 15:01 浏览量:17
说起阳气,很多人对此基本都处于一种“知而未知”的状态里,其实这阳气即是指能温养脏腑、维持健康和保护体表并使身体充盈的周身之气,在古人发现阳气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这阳气正和人的寿命、健康息息相关。
如《淮南子》所云:“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盛则凝而为霜雪。”即阳气盛而升腾必带水气,而阴气盛则多凝结成霜雪。同样带入人体便是“阳气胜则秋冬不惧严寒,阳气衰则遇冷必自颤颤。”
而如今春初之时,阳气开始升发,阳气是从里往外走的,却是一个补养阳气的黄金时期。
入春一定要记得做好这两件补阳固体之事,这阳气补好了不仅不怕冷,而且春天到了,身体也难再出现问题。
第一件事:避免以补损阳
首先,在古人的理论里,滋生阳气需要脾脏的生化,而运化阳气则需要依靠血气来推动进行,所以这脾胃一旦虚弱,那么阳气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一旦血气萎靡,那么即便阳气再足,也难以运化周身,进而使身体出现内热外寒之象。
因此在补阳固体之前,如果在没有了解自身是脾胃虚还是血气亏的情况下贸然补养,那么最终只会使情况进一步的恶化。因此我们得先需要对自身的条件做一个详细的认知,然后再“逡巡补益”
以食补阳,还需慎重
先说这“脾虚胃弱”之象,一旦你胃弱脾虚,那么就不要多吃如枸杞、蘑菇类、牛羊奶这样的滋阴之物,这其中,以枸杞最为人所误解,虽说枸杞味甘性平,又入肝肾,能滋补、明目益精,但是这枸杞却并非补阳之物,而这枸杞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在补阴方面,因此脾胃虚弱人一旦吃多了枸杞,不仅不能改善现有的问题,反而还会使身体更加阳虚。
所以如果你是脾虚胃弱的阳虚之状,那么建议可以用内外补阳法来使阳气充盈,这内法即是食养,而外法便讲究于要疏通体表之上。
内:多吃春二宝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避免吃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
春天也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春天要养肝,醋泡姜就是养肝护肝的食物。
春天食用有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等作用。
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医大师路志正爷爷,百岁高龄依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工作在一线,吃了40年的它,推荐给大家,就是醋泡姜了。
注意:
有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目眩耳鸣、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不宜食用醋泡姜。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春季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因为太好吃,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发散之力收敛,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晚上也睡得很安稳。(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慎)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醋泡姜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睡觉用艾草
其次说外法,在说外法之前,先猜猜,日常活动里,我们哪个部位最容易泄露阳气?是脑袋?还是四肢?错!是肚脐,因为肚脐为人神阙所在,这个点因为多出难入且汇通上下的原因,所以肚脐便最容易受寒而不自知,且一旦肚脐受寒,轻则头晕头疼,重则滞塞毛孔以使肝火化痰,最终令脾脏虚弱引发腹泻。
所以这边建议大家用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来调养,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可千万别以为这肚脐百无一用,其实肚脐乃腹部一处连接脏腑与皮肤外的重要隘口,且别小看这药泥虽然做法简单,但配合上肚脐,却能很快发挥出温阳的作用,南怀瑾大师经试验后发现,只消用个四五天,晨起时不仅腹部不再冰凉了,而且往日起床时口苦、口干的问题也能改善很多。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其次,花椒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然后再带上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想必这一晚上都是暖彤彤的。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紧凑,大家下班之后都快累成葛优了,哪里会有时间自己做这个,所以这边推荐商场里的这款南师肚脐贴,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南怀瑾老先生的灸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 脾胃虚寒、长痘;
3.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阳虚;
4. 腹部凉,经常胃疼;
5. 脸部、头发爱出油、痰湿重;
6.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体内湿气重;
7. 痛经,宫寒;
8.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最后注意晚上睡前,我们得先把皮肤擦干净然后再贴,并且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得撕掉,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上午10:00,一来怕肚脐长时间贴着胶布,皮肤会受不了;二来,撕掉脐贴也可以让脾胃开始自我调整。
第二件事:注意勿要以虚为实
如果说以前的生活方式过于实在,过久了人会麻木,那么现在的生活就可谓太过虚幻,虽身处繁华其中,但仍会使人频生厌倦怠慢之感,举个例子,如在古代,婚姻娶嫁出自父母媒人之口,这一眨眼,不管幸福不幸福,那都是一生的事,可这要是搁到现代,那大抵会被人以恋爱不自由所取笑。而在生活方面,太多的人依赖于手机等各色电子设备,不仅走路连睡觉、吃饭、运动、工作、学习都很难不自觉受其影响。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脾虚阳弱也多因此而起,依照医家“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思通脾,恐通肾”的五脏七情观,请你想一下,一天到头,你受这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一天到晚会有多少喜怒忧思恐呢?
譬如打游戏,一般赢则过喜,以至忘乎所以,而输则多忧怒之感,外加如视频、小说或其他娱乐因素的影响,这样长久下来,五脏受其影响,不仅心难静,连七情也大多难以自禁,故气血、五脏因受其中影响,不仅运化不开阳气,有时连生阳却都成了一件困难之事。
拒绝快餐文化,重新拾起餐桌文明
古人云:“养心即养生之根本。”既然这身体已受这诸多快餐文化的影响而负重十足,那么今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加以改善呢?可很多人一听要抛弃自己日常所依赖的电子设备和娱乐,便会自觉困难,实则不然,这里的改善不是要求你一味抛弃,而是先小后大,比如先从每日的一餐一饭中进行改善。
如居家在室,这一餐一饭自然是自己做的为好,而即便你选择了下馆子或是点外卖,那么就要秉持“吃饭只吃饭”的讲究,这一茶一饭间需得用心方才解得开心中之结,只有这心结被解开了,这养生方才做到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再说起古时有讲究的大户人家之内的吃饭养脾之法,倒也颇为讲究,这每天旦逢用餐之际,必是要先以茶水漱口,然后先吃小食,然后依次再向“大菜”动筷,且吃完以后,又要用茶水漱漱口,然后吃点小零食什么的。听起来或许你会觉得有些麻烦,毕竟现在人也没有古代人讲究,但其实从本质上看,这调息,即是讲究“正餐有序,只六七分饱,而小食不断,使肠不受饥,脾不受寒”而已。因此在这维持“肠不饥,脾不寒。”的小食里,最推荐的便是“八珍糕”
说起这八珍糕,它的配料有小麦粉、莲子、薏米、山楂、鸡内金、麦芽、山药、砂仁、陈皮、白扁豆、鸡蛋、食用植物油、麦芽糖醇液。
其中山药是经典的土气食物,健脾养胃。而且还额外添加了化瘀清积的鸡内金,把堵在脾胃的污浊都给清理干净。
山楂是消滞的,还有活血作用,砂仁化湿,辛香温散,可以把脾胃中的湿浊和滞气都给化开。
麦芽是行气的,擅长化解淀粉类的食物,莲子有安神健脾之效,还能清一清体内的虚火。这些食材,也是结合了一些国医大师的建议,更适合我们现代人的脾胃和体质。
加上小麦粉和鸡蛋,有着浓郁的蛋香,与天然的谷果食材混着,口感十分丰富,为了保留其中的营养,采用低温烘焙的方式,糕点干湿适度,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中老年朋友可以放心食用哦,而且不添加蔗糖。
每一块都是独立包装,便于携带,开袋即食。每天来上2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