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控旺的杀菌组合,还能防治30多种病害,杀菌剂中的黄金搭档

发布时间:2025-02-07 12:08  浏览量:17

农业生产中,病害的发生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威胁了,作物会因为病害的发生而导致严重降低产量,因此防治病害就显得非常重,一直以来都在各类杀菌剂中寻找一款可以解决多种作物病害的药剂。

最近几年,肟菌酯和戊唑醇的复配组合被发现是一款杀菌能力超强的组合,单用效果平平,但这两者结合却有着1+1>2的效果。

这两个成分的结合发挥出了更加强大的杀菌作用,该组合又是什么样的呢?

戊唑醇,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一款含氮的有机物,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有着很强的广谱性,而且对多种真菌都有着不错的防治能力。

戊唑醇的防治对象主要是一些高等真菌,而这种真菌主要包括有白粉菌、镰刀菌等,或者一些资深一点的人称这些真菌为“高等真菌”。

戊唑醇对于真菌的感染过程是这样子的,首先,真菌在遇到戊唑醇时,它会被吸收到细胞,其次,戊唑醇就会对真菌细胞内部的一种叫做麦角甾醇合成量进行干扰。

麦角甾醇是高等真酸菌的一种重要生长物质,因此当其合成量受到影响时,就会造成细胞膜结构损伤,以至于使真菌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并最终死亡。

但戊唑醇也存在一定缺陷,那就是它只能起到防止真菌进一步扩散的作用,无法将已经发展严重的病害治愈。

这就需要另一款具有治疗效果的药剂,这款药剂就是肟菌酯。

肟菌酯同样是一款广谱性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一些穿孔病以及一些其他地上病害,肟菌酯对特殊病害有着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肟菌酯的作用机制和戊唑醇有所不同,它可以通过伤口直接进入细胞中,因此当病害较为严重时,我们就可以用肟菌酯进行治疗。

肟菌酯对微生物所产生的一种叫做线粒体呼吸链作用的过程产生干扰,并最终致死线粒体。

综上所述,肟菌酯和戊唑醇这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者之间没有交互抗性优势。

两款成分搭配组合之后就形成了75%肟菌酯.戊唑醇复配,即它在成分中有75%的肟菌酯和戊唑醇,用于防治高等真菌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

该配方还具备保护和治疗作用,因而适用于作物不同生长阶段。

75%肟菌酯.戊唑醇最初是由日本第一化工公司首先推出的,并且通过应用之后,其控旺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后来,这种配方被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专利。

目前,该配方在我国市场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其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为45%左右,这是因为高效低毒化趋势导致的。

此外,由于高效成分使用越多,相应用量也会减少,因此可以得到更多农田使用空间。

此时,也就有种植户提出疑问了,这种配方适用范围这么广,那么它能防治哪些疾病呢?

75%肟菌酯.戊唑醇组合能够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发生的一些高等真菌病害,比如小麦上的白粉病、赤霉病、谷斑病、锈病等。

小麦上经常发生白粉病,而造成小麦上发霉现象,并且发霉部位呈现出白色粉霜状的一般都是这些白粉病,可以说这个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这种病害一般在小麦营养生长期主要发生,尤其是在开花期,还有灌浆期。

一般发生高达六级病害时,损失率就可能高达80%以上,所以针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最好是在发病3至4级时进行,及时喷施75%肟菌酯.戊唑醇。

另外,还有红薯上的斑点病、番茄上的枯萎病等也有该配方进行防治。

对于豆角类作物使用75%肟菌酯.戊唑醇时需要注意,因为该配方具有一定控旺效果,不可抑制豆角类果实伸长,否则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并畸形。

因此,在豆角类作物中使用75%肟菌酯.戊唑醇时要控制好用量,一般在每667平方米用40ml即可。

结论上可以得出,如果喷施浓度过高会抑制产量,喷施浓度过低则起不到预防保健效果,因此,用药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75%肟菌酯.戊唑醇在杀灭高等真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是农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剂。

除了91%.氰烯霉素、丙环唑外,还有其他成分复合可能会形成更强悍的组合,但不管怎么样,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考虑到75%肟菌酯.戊唑醇这一有效攻防兼备又有广谱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