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黄金搭档,上补肺气,中补脾气,下补肾气,补气不上火!
发布时间:2025-02-09 11:30 浏览量:20
门诊上很多家长都纳闷,为啥自己家的孩子总是动不动就感冒、咳嗽,而且食欲不振,天天看着一点精神都没有。
中医认为,孩子这些症状,可能和气虚有关。“气”是维持人体活动的,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当气虚的时候,身体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不适症状。
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导致感冒、咳嗽。
脾气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则运化失常,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肾气
下补肾气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精气亏虚,致使生长迟缓、发育落后。
黄芪麦冬枸杞陈皮茶
上补肺气: 黄芪补气固表,麦冬养阴润肺,可以增强肺气,提高的抵抗力。
中补脾气: 黄芪补气健脾,陈皮理气健脾,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下补肾气: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以补充肾气,增强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孩子气虚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门诊案例
前一段,门诊上来个11岁男孩,这一年身高都没什么变化,体质也变得很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每次生病拖拖拉拉好一段才能恢复。
平时也特别容易觉得累,写一会儿作用就开始喊累,体育课上稍微一运动,脸色鞭策苍白,需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过来。
而且他睡觉经常盗汗,早上起来枕头都是湿的,孩子记忆力也不好,背课文、记单词都很吃力,学习成绩也不如以前。
更让家长烦恼的是,孩子大便不成型,一天跑好几趟厕所,肚子还经常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舌头一伸,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脉象沉缓无力。综合孩子情况,辨证为脾肾两虚。
脾肾两虚,脾无法运化营养,肾得不到滋养,身体得不到充足营养和动力,不仅升高受阻,还会出现体质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治疗思路
根据孩子情况,治疗要以健脾补肾,增强脾胃的运化,补充肾精气的思路来。
于是开方:黄芪、茯苓、白术、菟丝子、枸杞子、山药、五味子、甘草等。(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坚持调理一段时间,孩子大便成型了,盗汗缓解,感冒发烧的次数也变少了,食欲也增加了。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再来复诊的时候,面色红润有光泽,个子明显长高了,现在记忆力提高了,记单词都比以前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