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享受国庆长假,应该记住这两位领导,其中一位领导已经逝去

发布时间:2025-03-09 20:37  浏览量:1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1999年的年夜饭餐桌上,一位干部的不经意间的一个提议,却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个提议,才诞生了“十一黄金周”。

那么我国当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才推出了国庆长假?当时的人们对黄金周的态度又是如何?为何如今的人们对假期会有怨言?

●—≺ 年夜饭桌上的提议 ≻—●

1998年夏季,中国多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多达3亿余亩,受灾人民高达2亿2000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严重的洪灾,国家出动了30万解放军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就连国家领导人也亲赴灾区前线,在指导抗灾的同时慰问灾区民众,尽管是夏季发生的洪水,可这场灾害所带来的后遗症持续长久,哪怕到了寒冷的冬季,仍然有不少在灾情中未能缓过来的群众。

时间来到1999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携带一批干部,前往湖北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同行的人有朱总理的夫人劳安、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马凯以及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张国宝。

忙碌过后,这行人并未返回家中过年,而是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家庭式的年夜饭,这场年夜饭异常简陋,朱总理并未邀请当地的党政干部,饭桌上的人数甚至还没有普通家庭的人多。

经历大半年紧张的救灾行动,在此刻,众人紧绷的心终于得到了放松,餐桌上的氛围异常融洽,可出于心中的那份责任,大家仍然不可避免的谈到公事。

众人聊着聊着,将话题引到了是否给劳动人民涨工资的这一方面,该问题一经抛出,迅速引起了其他干部的重视。

然而面对是否要给劳动人民提高工资,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此人正是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他觉得当前的形势还不适合提高工资。

当然了,张国宝这样说绝非是和人民过不去,只是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实在不太现实。

张国宝

在1998年时,中国不仅爆发了特大洪灾,还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受到了重创,虽然财政方面很早为给人民涨工资做了准备,可因为这两起重大变故,已变得难以实施。

张国宝认为,与其给劳动人民涨个几十块钱工资,还不如增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增加法定节假日,也不失为提高福利的另外一种方式。

●—≺ 中国休假变迁 ≻—●

张国宝之所以提出了增加休息的建议,看似是在年夜饭餐桌上不经意的一个提议,实则是经过了仔细调查。

中国自从元朝之后,休息对于人们来说就成为了奢望,在唐宋时期,人们每年休息日能超过100天,可到了元朝时,休息的天数就被缩减至52天,明朝时休假的天数再度缩减,清朝则是延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

民国时期的政府决定增加假期,于是重新制定了放假办法,只可惜实行起来却异常艰难,首先,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是在向着资产阶级说话,纵容资本家剥削底层劳动者,其次,当时正值乱世,绝大多数人连工作都找不到,休不休假与这群人根本没有关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正式确立了放假办法,由于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急需要快速发展,所以并没有采用双休制。

当时采取的是做六休一制,劳动者每周休息一天,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劳动节以及国庆节,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日,劳动节放假1日,国庆放假2天,法定节假日一共7天,再算上一年52个星期的单休,人们每年共可以休息59天。

相较于以前,人们的休息时间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那时的人也非常认可这样的休假制度,毕竟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国家需要人力来发展,为了发展自己的国家,哪怕人们少休息几天也心甘情愿。

随着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体系发生了转变,在此期间,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相应发展,已经不再需要像建国之初那般,靠动员全民加班加点工作来提高生产效率,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追求。

●—≺ 人们对假期看法的变化 ≻—●

到了90年中期,改革开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相较于80年代,人民的工资得到显著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其给劳动者们涨十几块或者几十块钱的工资,还不如给大家增加休息日,于是在1995年的劳动节当天,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双休制。

虽然实施了双休,可劳动者却缺少长假,哪怕是春节,大家休息的时间也不过只有3到5天,而且当时由于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不少人背井离乡去到了沿海城市打工,想回一趟家还要请假,如果有了长假,将会更加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回乡探亲。

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张国宝在年夜饭餐桌上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朱镕基的重视,春节结束以后,朱总理回京后立即召人研究此事,经过众人投票,绝大多数人都赞成增加法定节假日。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全国人民享受到了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致好评,至此,国庆长假便流传了下来直到今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国庆黄金周也是用调休拼出来的假,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连续大长假,然而那时的大家对此都很满意,如今的人们却对此有些怨言。

其实人们真正埋怨的并非是“调休”制,只要给足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很少有人会在意调休,可现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是,劳动者根本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从进入到2015年,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就开始不断攀升,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劳动者平均周工作时长增加了1.5个小时,从2020年到2023年,周工作时长则增长至了2个小时,在2023年,劳动者周平均工作时长达到了49小时。

而且这还只是个平均数,现实情况更为残酷,就不拿“996”、“007”这样的变态工作制说明,就拿绝大多数劳动者举例,他们每周只能休息一天,每日工作时长在9到10个小时,就按照9小时来算,每周工作时长也达到了54小时,远超平均数49小时。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也难怪那么多劳动者总觉得休息日不够,感觉自己休息不好,自然会对现如今的假期有所怨言。

●—≺ 小结 ≻—●

人活一世,有很多自己想要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应该只是为了工作而活,但令人不愿相信的是,现如今,绝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了工作当中,职场成为了不少人的枷锁。

仔细想想,劳动者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他们不奢求自己能有过高的工资,只要付出的劳动能与收入成正比即可,他们不奢望能有多少节假日,只求每周双休、每天工作8小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庆长假确实给劳动者们带来了方便,人们可以趁着这个假期返乡探亲,亦或是外出旅游,在此发自内心的感谢朱镕基总理与已故的张国宝先生。

主要信息源:

1、原文登载于央视网2013年7月16日:《官员忆国家放长假决策始末:与朱镕基吃饭时提出》

2、原文登载于荆楚网2019年10月5日:《张国宝逝世!20年前湖北年夜饭上,他向朱镕基建议国庆放长假》

3、原文登载于央视网2023年10月25日:《中国“休假”考》

4、原文登载于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7月13日:《张国宝:1999年长假制度决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