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加纳打井 竟成50万人的“救命药”
发布时间:2025-03-11 17:11 浏览量:10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坐拥令人咋舌的丰富资源,黄金在那里如同寻常物件,甚至被孩子们当作玩具玩耍,可它却深陷贫困的泥沼,经济落后,民众连基本的温饱与饮水需求都难以满足,这个国家就是加纳。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援建的水井,竟在加纳成为挽救无数生命的关键所在。
加纳,地处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与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和多哥接壤,国土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48万。它有着“黄金海岸”的别称,从这个名字便能知晓其黄金资源的丰富程度。已探明的黄金储量高达2亿盎司,而预估储量更是惊人,可能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添一个零。尤其是在沿海区域,金沙几乎随处可见,黄金在这里太过常见,以至于沦为普通的装饰品,在某些地方,孩子们自幼便把玩着家中的黄金。
除了黄金,加纳的资源宝库中还有1克拉钻石、4亿吨铝矾土、14亿吨铁矿,甚至蕴藏着石油。虽说21桶的石油储量与沙特相比不值一提,但对于加纳这样体量的国家而言,已然相当可观。按常理,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国家,即便做不到富得流油,实现全国小康也应不在话下。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加纳依旧深陷贫困,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仅2000美元,超过28%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0%以上。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众食不果腹,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成为奢望。
追溯加纳贫困的根源,殖民掠夺是绕不开的伤痛。在未独立之前,加纳丰富的资源几乎被殖民者洗劫一空,殖民者贪婪地将财富据为己有,留给加纳的只剩满目疮痍,那时的加纳,能从殖民者的残羹冷炙中分得一杯羹,都算是幸运。好不容易迎来独立,加纳本以为能依靠自身资源开启致富之路,却无奈发现自身缺乏关键的技术能力。这个被掠夺至面目全非的国家,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尚未解决,又哪有资金和能力去研发挖矿技术?挖不了矿就赚不到钱,没有资金注入,经济便难以发展,就这样,加纳陷入了贫困的死循环,民众不仅饭吃不饱,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加纳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北部地区尤为缺水,且水质极差,干净水源稀缺。由于经济落后,加纳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别说是自来水,就连一口水井都难以见到。民众想要获取饮用水,要么长途跋涉数公里,花费数小时寻找水源,要么只能就近取用小水塘的积水。但这些所谓的水塘,不过是雨后的积水坑,周围是泥泞的道路,雨水冲刷后,塘水变得浑浊不堪,呈现出土黄色,与泥水无异。不仅如此,因缺水,附近的动物也会前来饮水,这样的水源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当地人却只能将其作为生活用水。即便他们坦言水的味道咸涩难喝,可这浑浊的泥水依旧是他们珍视的宝贝,否则全家都将面临断水的困境。条件稍好的家庭会在自家屋顶安装雨水收集器,收集的雨水相对干净一些,然而这种水也存在致命缺陷。
在之前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来自加纳的记者满怀感激地表达了对中国的谢意。原来,中国援助加纳修建了1000多口水井,这一善举不仅解决了加纳民众的用水难题,更关键的是,挽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这并非水井里有什么神奇的药物,而是因为此前加纳民众因缺水,不得不饮用那些未经处理、满是细菌病菌的脏水。这些水源若不经过专业消毒消杀,一旦被人饮用,极易引发霍乱等疾病。加纳民众渴望干净的水,可无奈国家又穷又缺乏技术,连统一的供水系统都难以建立,更别提复杂的污水处理了。
2015年,在双方充分沟通协商后,中国决定在加纳的6个省、800多个村子援助修建1000多口水井。但这项看似简单的工程,在加纳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加纳交通极为落后,许多村子之间相隔甚远,交通极为不便;同时,加纳地质条件复杂,部分村子向下挖掘几十米都不见水源,而加纳又缺乏先进的探测设备,只能从中国调配,一来一回,耗费了大量时间。不过,中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整个援建工程。如今,加纳民众用上了干净的水源,再也不用长途奔波去打水,也无需担忧因饮用脏水而染上霍乱、腹泻等疾病。对加纳人来说,这些水井就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是他们重获健康与生活希望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