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阳光会好:有一种综指,让科技“开源”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5-03-12 18:12 浏览量:14
你的老怀表还在转吗?你的旧皮鞋还能穿吗?这儿有一支未来牌香烟,你不想尝尝吗?明天一早,我猜阳光会好。
——朴树《NEW BOY》
◇
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其实经常在微小的场景里。就好比最近去看几个机场的广告牌,最醒目的黄金位置很多已经清一色是云计算、大模型、机器人、智能车等的天下。
印象中,之前这些地方的广告大多是保险和银行,再往前,房地产,汽车,奢侈品都曾经是机场大屏广告的常客。
不知不觉中,机场广告主的群体画像已经完成了更新换代,再去想想生活里其他的变化,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感叹,难免也会有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觉。
有人问专业的投资人,是不是科技大的变革,每1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投资人说,8~10年,这叫朱格拉周期,刚好是一个设备更新的周期。
于是又问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在这种时代买一点相关的科技基金?投资人说,非常有必要,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特别是普通投资者。
简单聊一聊~
#我猜阳光会好
时光里走来的科技
“借时代之力,不贪时代之功。”《哪吒》或许能够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而经历过周期的人,都知道在时代的趋势面前,个人如砂砾般渺小。
科技股是中国A股市场极具魅力的一个群体,时间倒回到30年前的1995年,当时中国科技股的龙头是一个家电公司,叫四川长虹,当时绝对是大牛股。(个股不构成推荐)
为什么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一哥是家电?它恰恰反映了科技怎么影响生活,能够to C,有消费的动能,再叠加了科技的含量。
到了90年代后期,市场开始活跃起来,1999年5·19行情之后两年的牛市,市场开始炒互联网。当时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一些门户网站都没有在A股上市,市场炒作题材,一个网站就算是互联网公司了。
科技往往跟着生活的变迁,从而才能够在资本市场有共鸣,它不是阳春白雪,好像跟我们没有关系。到了00年代,不单单是A股,全球资本市场科技股都进入到低谷期。
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国开始次贷危机、搞房地产,中国是城镇化工业化的高潮期,我们的行情是5朵金花,煤飞色舞,有色、钢铁、汽车、金融、地产这些周期性的。
但是到了10年代,又进入到科技黄金期。从全球角度来说,乔布斯推动全世界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智能手机的兴起是2010年代的大机遇,它带动了美国的FAANG。
那时国内我们有了微信,有了移动支付。科技带动生活,改变生活,新的供给带来更加新的需求,互联网+带动下的国内TMT 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两年以近三倍的涨幅改写了中国科技股的估值逻辑。
就是这样,过去了很多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牛熊转换,科技股始终是股票市场最具研究价值和吸引眼球的群体。投科技是很难的,它会有一些变化。甚至有些时候是自我革命了,技术上面有可能变落后了,它的竞争壁垒可能消失了,从而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而当下,“DeepSeek 时刻” 意义非凡,这个来自东方的开源大模型的出世,是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多年后人们仍会铭记这一时刻,这不仅是股价的简单波动,更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实力的重新审视与定价。
大模型的赋能下,如今的AI产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每个环节都在重塑,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产业层面变革驱动的二级市场行情并非短期机会,持续性往往更高,而且技术的进步会持续出现,不断凝聚投资者共识驱动估值多轮上涨,这个过程中,机会不止一次。
经历前期的上涨,面对短期的分歧,乐观者看到的是更大估值重估、资金重新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本开支意愿,甚至整体宏观叙事转变的可能;谨慎者看到的更多是短期在估值、情绪和技术面的透支,以及未来预期兑现的变数。
短期市场的噪音永远存在,但长期价值的锚点从未消失。
纵览全球,从ChatGPT的出圈时刻,到DeepSeek的弯道超车崛起,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风口浪尖的焦点,AI产业正迎来颠覆性的发展。
聚焦国内,随着传统的“旧引擎”逐渐落幕,中国的宏观经济转型正逐步进入新周期,以半导体和AI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承载着更高的期望与使命。
一边是生产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另一边则是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下,国家安全与自主可控的客观要求,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前沿科技领域,迫切需要这场从0到1,再从1到10的“开拓式创新”。
无论如何,走到今天,以“硬科技”、“AI”为核心的行情作为未来数年主线的地位已然凝聚起了强大的共识。
#有一种综指
让科技“开源”千家万户
如果说这一轮行情里,哪一个指数最能全面代表AI行情,那么科创综指无疑榜上有名。
正如2013年创业板映射了彼时互联网产业崛起,当前的科创板映射了AI产业浪潮的崛起。截至2025年3月6日,科创综指近半年涨幅超过61%,自924行情以来涨幅超过69.70%,成为本轮AI行情最受益的宽基指数之一。(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6,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6,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数?当市场逐渐对科技、科创中长期投资价值形成共识的情况下,追逐Beta的投资者越来越需要一条能够全面覆盖、无偏表征科创板的宽基指数,1月20日,科创综指正式发布了。
紧随其后,相关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率先崭露头角的是首批科创综指ETF,迅速完成了从获批到上市交易的全过程;
紧接着,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的上报与获批,再度将这一重要指数品种的投资,从交易所延伸到大众理财场景。
从指数编制上看,科创综指的定位是科创板市场综合指数,其代表性类似于上证指数之于上交所,纳斯达克指数之于纳斯达克交易所。
这个综指,让时代的前沿科技“开源”了千家万户。
科创综指选取科创板上市满一年的全部非ST、 *ST股票,采用总市值加权方式,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回溯纳斯达克的历史,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并非某个科技巨头的诞生,而是指数化工具将微软、苹果、英伟达们纳入同一坐标系的那一刻,奠定了将复杂创新封装为普适工具的里程碑。
这条指数,它不设藩篱,不画边界,将560余家企业、17个申万一级行业的呼吸与心跳纳入同一片脉搏——从芯片实验室的微光到生物医药的基因密码,从智能制造的钢铁洪流到绿色能源的无声革命,甚至那些蛰伏在公用事业、有色金属中的“隐形冠军”,皆在这条指数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数据来源:华夏基金,Wind,Ifind,数据截至2025.01.9
可以这么形象的说,科创综指通过指数化的一篮子设计,将光刻机、量子纠缠、AI大模型训练这些堪比“现代炼金术”的技术革命,巧妙封装为风格清晰且触手可及的金融工具。
那么在此过程中,任何“硬科技”细分领域的突破,都不会被综合指数这样的成分股纳入机制所错过。
这一点,从海外市场也能得到证实,美国头部指数产品也正在逐渐向综指类产品倾斜。根据对美国市场规模最高的前20只ETF的统计,头部产品中已有39%属于综指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综指这里,“不选择成为最有智慧的选择”,我们无需弄明白科创板内部大小盘是如何轮动,也不用搞懂细分行业是如何起落。
只要我们认可“科创景气”、“科技自立”是一个确定性较强的事情,认可DeepSeek的意义已然超越了AI本身,一场静默的科技权力转移正在发生,那么科创综指标的或许就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工具。
而现在,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的推出,进一步释放了科创综指产品的工具价值与普惠投资的优势,以最简单的投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ETF联接基金主要通过将不低于90%的基金资产净值投向目标ETF,实现对标的指数的间接投资。其不仅与ETF分散配置、运作清晰的核心优势一脉相承,还突破了场内ETF需通过证券账户交易的限制。
联接基金可通过银行、互联网平台等场外渠道进行申赎,并支持自动定投与分红再投资设置,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长线持有硬科技资产”的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革新正在使得硬科技投资从“专业竞技场”进一步迈向“大众化、普惠化”。正如移动支付改变了金融服务的面貌,以ETF及联接为代表的指数工具也在重塑科技红利的分配逻辑。
写到这里,太阳已隐入云层,天色有些暗淡了。“开源”的科技、“普惠”的综指,总觉得冥冥中有些奇妙关联,新科技、新工具步步走进千家万户,尝一尝未来牌香烟,明天一早,我猜阳光会好。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