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红宝石”映红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3-13 14:56 浏览量:14
春分未至,肥乡区肥乡镇前屯村的田野已泛起新绿。清晨的薄雾中,架子上的番茄蔓藤肆意舒展着嫩叶,一串串拇指大小的西红柿如红玛瑙般缀满枝头,与远处黛青的山峦、蜿蜒的河水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耕图景。
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肥乡区已有40余年的番茄种植历史。目前,该区番茄种植面积约3.1万亩,年产量2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市领先,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大棚种出“红宝石”
走进前屯村西红柿种植户李静敏的大棚内,暖意与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果香四溢,两米多高的西红柿植株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西红柿。
手持剪刀,李静敏熟练地剪下八分熟的果实:“这小番茄娇贵,得赶在露水干前摘,才能锁住甜味。”她身后的筐子里,红黄相间的果实堆成小山,不久之后,这些新鲜的果实便会发往外地,走进千家万户。
果香浓郁的“小草莓”适配老年群体,汁水丰盈的“粉嘟嘟”锁定儿童市场,低糖脆甜的“东冠”契合健身需求,软糯香甜的“大草莓”主打家庭消费……李静敏介绍,通过环境智能调控系统,棚内温度湿度始终维持在最佳区间,确保四个品种错峰成熟,实现从春节到麦收的持续供应。
李静敏今年不到60岁,光西红柿就种了近30年,用她的话说,还好赶上了种西红柿的潮流,还好有这些“红宝石”让乡亲们走上小康路。
肥乡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172-214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完善的技术体系成就了肥乡番茄独特的优良品质。
和李静敏一样,这几天,肥乡区的种植户每天都忙着采收西红柿,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价高质优的西红柿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产业升级背后是传统农艺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前屯村种植户独创“三控一优”模式:控株距保障光照均衡,控挂果量集中养分供给,控温湿度优化生长节奏,配套全程有机肥培育。这套体系虽使亩产下降40%,但产品溢价突破200%,叠加采摘体验的增值空间,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近些年,我们通过去山东寿光等一些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考察,把新品种、新技术引到村子里,品质提升了,产量也提高了。”前屯村党支部书记郭艳超介绍,如今,前屯村的番茄产业已初步形成“品种研发—标准种植—体验营销”的完整链条。
从“卖果实”到“卖阳光”
“普罗旺斯这个品种口感特别好,有咱们记忆中小时候那种自然生长的西红柿的
味道。”午饭后,李静敏一边查看西红柿植株的生长情况,一边向游客介绍自家水果西红柿。
新品种带来新口感、新市场。随着小番茄进入快速生长期,吸引了附近县(市、区)的游客前来采摘尝鲜,游客提着竹篮穿梭藤架间,孩子们踮脚摘果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普罗旺斯西红柿因皮薄瓤沙、汁水丰盈、酸甜适口而广受市场青睐,被誉为“能吃到童年味道的西红柿”。自2023年开始尝试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以来,李静敏全程采用绿色生态有机种植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确保每一个西红柿都是自然成熟。通过几年的尝试和努力,李静敏种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不仅色泽好、个头大,而且味道酸甜可口,市场反馈持续良好。
“当下的番茄市场趋近饱和,单纯依靠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李静敏深知,仅凭过往的经验来管理种植,不但成本居高不下,所能创造的经济附加值也相当有限。
如今,李静敏的番茄大棚将采摘活动与农耕体验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得以亲近大地,亲身感受泥土的芬芳、番茄的清甜,在实践中用双手去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收获知识与成长。
李静敏说,通过这些年的种植,她深刻感受到,只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节奏的“新农人”,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实现长远发展。
从“卖果实”到“卖阳光”,今年,李静敏在种植和销售上同步发力,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渠道,打造有机果蔬的品牌形象,让更多游客走进大棚,体会采摘乐趣,品尝肥乡小番茄。“朋友们,今天我在大棚里给大家直播分享这里的草莓西红柿,全程使用有机肥种植自然成熟,皮薄肉厚,一口爆汁……”
小番茄映红致富路
小小的西红柿,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周边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在种植和采摘旺季,前屯村吸纳了周边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
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工人李素红给记者算了一笔“幸福账”,每天早上9点收拾完家里来大棚摘西红柿,一小时10元,每天至少能干8个小时,一个月最少能给家里补贴2400元。“不耽误照看家,还能多点零花钱。”说起家们口的致富路子,李素红乐得合不拢嘴。
李静敏也打趣道:“可不嘛,现在一到收获季,想多找点工人都难,顾客向我们要西红柿,我们的西红柿在大棚里,一个个红滴滴的,好像在向我们要工人嘞。”
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2020年底,肥乡番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12月被评选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8月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肥乡区在推动番茄产业发展中,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全区番茄专业合作社达到26家,家庭农场10家,龙头企业10家,种植大户4000多户,番茄产业园区5个,注册番茄商标8个。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集番茄种植、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暮色渐浓,李静敏的番茄大棚中仍回荡着欢声。架子上,新结的青果悄悄染上红晕,仿佛在预告又一个丰盈的季节。
“植物和梦想一样,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就能绽放出绚烂奇迹。”诚如李静敏所言,当下的肥乡番茄正在茁壮成长,蓬勃发展。站在大棚里,放眼望去,采摘、码放、直播……伴随着一片忙碌的身影,肥乡番茄的名片也越发响亮……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丹丹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