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以“零工资”身份掌舵福耀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25-03-13 19:49 浏览量:11
一、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打破学制壁垒,释放创新活力
1. 八年制灵活贯通
学校采用“本硕博八年连读”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规划选择毕业节点:4年本科、6年硕士或8年博士。这一设计旨在缩短培养周期,使学生在25-26岁的创新黄金期即可进入科研或产业领域。
灵活性:允许中途退出,按阶段授予学位(如本科或硕士),避免传统学制的时间浪费。
培养理念:王树国认为,传统分段培养割裂了创新能力的连续性,贯通模式可加速人才成长,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科学家或企业家”。
2. 导师制与个性化培养
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术导师(校内教授)和行业导师(产业专家)共同指导,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学生跨学科探索和个性化发展。
二、零工资任职:教育理想驱动的“义务校长”
1. “0工资”的教育情怀
王树国明确表示不领取福耀科技大学的工资,仅依靠退休金生活。他称此举源于“教育理想”和“历史机遇的使命感”,强调“创办一所引领未来的大学”的价值高于物质回报。
2. 民办公助的创新探索
学校由曹德旺捐资100亿元创办,定位为民办非营利性高校,通过政府支持与社会捐赠实现财政独立。王树国强调,学校凝聚了多方资源(如15名院士、56名顶尖科学家),旨在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体制创新。
三、办学特色:理工科为核心,对标国际前沿
1. 学科与招生
2025年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未来扩展至8大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
招生规模暂定为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本科与研究生比例约1:1,注重科研与产业结合。
2. 对标斯坦福大学
学校以“高水平理工科研型国际大学”为目标,强调科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国际化师资(境外背景教师占比71.2%)和高端实验室建设,提升学术影响力。
四、争议与挑战
1. 民办高校的信任困境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仍存疑虑,需通过高质量办学、透明管理和就业成果建立声誉。王树国坦言,福耀科技大学的成功将影响社会对民间资本办学的信心。
2. 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
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需克服品牌积淀不足、产学研融合路径探索等挑战。例如,国内同类高校(如西湖大学)历经多年筹备才实现本科招生,福耀科技大学的“高起点”模式能否持续需时间验证。
王树国以“零工资”身份掌舵福耀科技大学
,核心目标是通过贯通式培养、导师制和国际化资源,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人才。其举措虽面临争议与挑战,但其理念(如缩短学制、校企联动)已引发教育界关注。学校2025年首批招生后,其实际成效将成为检验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