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黄金,注意这三招!

发布时间:2025-03-14 10:56  浏览量:12

当代人理财有多野?

人均“金豆养成系”

购物车秒变“黄金藏宝阁”

淘金虽好

但要警惕各种套路

比如克重消失术

一口价操作……

消费者应如何避免被营销话术迷惑?

如何买得明白、戴得放心?

给大家安排上

选购黄金珠宝的“避坑密码”

用三步带你走出消费误区

守住“钱袋子”!

01

黄金种类要分清

下单消费要谨慎

市面上,常见的金饰有足金、3D硬金/5G黄金、古法黄金、K金、金包银等。

足金

是指含金量≥990‰的黄金饰品,饰品上的印记通常为“足金”“G990”等。

3D硬金/5G黄金

是一种新工艺黄金,其硬度高、造型立体,但工费高,常以“一口价”的形式按件销售,消费时需注意算清每克的实际价格。

古法黄金

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工费高昂,购买时需警惕用电镀做旧仿古法的“伪古法”工艺。

K金

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常见的有含金量为750‰的18K金和含金量为585‰的14K金等,标识分别为“18K”“14K”等。K金硬度高、款式多,但其回收价值通常低于足金。

金包银

是指以纯银为基底,采用电铸工艺在表面沉积一层较厚的足金(厚度通常在5-30微米)的饰品。购买时需跟商家确认材质,并仔细查看详细产品说明,注意标识及证书上标明的材质,如“镀金银”“L-Au”“P-Au”等。

02

陷阱套路要识别

消费提示要牢记

警惕材质、纯度陷阱

消费者选购时,要警惕部分商家用“万足金”“五九黄金”等非国标术语营销,要认清珠宝饰品的材质,分清足金、K金、金包银等各类饰品,并与商家确认材质、索要检测证书等。若遇到价格异常低廉的“黄金”饰品,需提高警惕、谨防假冒。

警惕定价、工艺套路

“一口价黄金”指的是按件计价且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的黄金饰品。这类黄金饰品虽款式精致,但工费高。消费者需明确自身需求,保持理性,购买时可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克重及工费,并充分了解克重、工费、品牌溢价等信息,保留销售发票、小票、合同等书面证据,充分保障自身的知情权和后续的消费维权。

警惕“以旧换新”套路

“以旧换新”时,消费者需警惕三大套路:一是虚高折旧费,即商家要求补的差价远超新首饰价值;二是换购K金或低纯度黄金等非足金产品导致克重价值缩水;三是维修时偷减克重或以“补差价”等名义变相收费。对此,建议消费者换购前做好称重记录,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换购规则。维修应选择有监控记录的正规门店,并保留维修凭证。

03

“三要两不买”

冲动消费不可取

要检查

消费者购买时,须仔细检查饰品外观,确保做工精细,无明显瑕疵。合格的珠宝饰品应表面光滑,无划痕凹陷,焊接处牢固,无开焊、虚焊,有镶嵌宝石的首饰,镶嵌宝石应牢固,无松动、脱落等。

要凭证

消费者应向商家索要发票、质保单、鉴定证书等注明材质、重量、价格等内容的消费凭证。必要时可索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要理性

消费者切勿轻信“保值升值”“限量抢购”等营销话术,保持理性,按需购买。不买无标金,不买口头承诺“保值金”。

以上消费指南

大家都get到了吗?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

如遇消费纠纷

可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

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投诉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