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黄金资源”:村集体建设用地如何盘活?总结4大合规路径
发布时间:2025-03-17 16:34 浏览量:11
村集体建设用地,成为休闲农场发展的“黄金资源”。通过合法合规的土地利用模式,既能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又能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释放土地政策红利,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依法入市交易,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这一政策突破为休闲农场等农旅项目提供了合规用地路径。
下面,我们来看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四大合规路径。
0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符合规划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出租、入股等方式用于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优先支持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复合型项目,并允许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从“沉睡资产”到“发展活水”。比如,原乡镇企业用地、废弃工矿用地等,可改造为休闲农场、农创基地等。
操作流程:确权登记,完成土地所有权确权,明确村集体权属;规划审批,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提出规划条件及产业准入要求;方案编制,村集体编制入市方案,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交易实施,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使用者,签订合同并备案。
比如,成都的战旗村,将村办厂区用地入市拍卖,引入“妈妈农庄”发展花卉产业链,村集体资产达5700万元。多利农庄,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融资100亿元,打造有机农业小镇,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02
闲置宅基地活化
打造“乡村里的诗与远方”。比如,村民闲置农房、院落可改造为精品民宿、农耕体验区或养老康养设施。
创新模式:“三权分置”,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流转给企业或个人,经营权可再分配;返聘就业,村民通过房屋租金、分红及返聘就业实现增收。
比如,红渡村统一改造闲置农房为精品民宿,联合企业打造苗族木楼特色项目,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北京的国奥乡居,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旅居养老,入住率超80%,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
03
土地入股与联营
短期租赁与自主经营
(1)土地入股与联营
共享产业增值收益。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参与分红;或与企业联合开发,形成“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机制。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同时保障村集体长期收益。
(2)短期租赁与自主经营
灵活适配市场需求。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经营者,收取租金。或者村集体直接开发特色项目,如战旗村“乡村十八坊”还原传统农耕文化,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村集体建设用地为休闲农场提供了“低成本、高弹性”的发展空间,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合法合规操作与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通过政策活用、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休闲农场不仅能实现自身盈利,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