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奇巨商李兆基离世:从黄金学徒到亚洲首富的5大人生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18 05:30 浏览量:10
2025年3月17日,——香港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亚洲前首富李兆基先生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7岁。这位叱咤商界近一个世纪的“四叔”,以白手起家的奋斗史、精准的商业布局和深远的慈善遗产,为香港经济黄金时代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贯穿其一生的五大关键事件:
**一、战乱南下,白手起家铸就地产业帝国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富裕家庭,幼年便在家乡金铺学习生意。1948年,年仅20岁的他带着1000块大洋赴港闯荡,从黄金买卖起步,逐步拓展至外币兑换和贸易领域,积累了第一桶金。彼时的香港百废待兴,人口激增与住房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李兆基敏锐捕捉到“有瓦遮头”的民生需求,认定“货币会贬值,物业永保值”,于1958年与冯景禧、郭得胜等人创立永业公司,首创“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模式,颠覆香港整栋售楼的传统,迅速打开市场。
1973年,香港股市崩盘,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李兆基却逆势出击,成立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旧楼改建、低价购入新界“乙种换地权益书”等策略,以“寸土必争”的毅力整合零散土地,打造出沙田第一城等标志性项目。至1988年恒基地产上市时,其已跻身香港四大地产商之列,与长江实业、新鸿基、新世界并称“四大家族”。
**二、蝉联亚洲首富,财富神话震动全球
1995年至1997年,李兆基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华人首富及亚洲首富,并稳居全球第四高位,成为首位在国际财富榜上取得如此成就的华人企业家。这一辉煌的背后,是恒基兆业在香港核心地段开发的数百个住宅与商业项目,以及其持有的中华煤气、香港小轮等优质资产。他曾总结:“做地产要看得远、谋得透、算得准、做得精。”这种精准的商业嗅觉,令其在1976年联合郑裕彤、李嘉诚等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十年内回报超千倍,成为香港地产史上经典案例。
**三、转型“亚洲股神”,千亿投资书写第二传奇
2004年,76岁的李兆基宣布成立兆基财经企业,以500亿港元起步,专注中资股投资,效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他重仓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石油等国企股,至2007年资产规模飙升至1700亿港元,被媒体誉为“亚洲股神”。然而,他谦逊地将成功归因于时代机遇:“国企赴港上市时,闭着眼买都能赚几倍。”2008年金融海啸后,他逐渐淡出股市,但“香港巴菲特”的名号仍深入人心。
**四、大紫荆勋章加身,慈善事业惠泽社会
2007年,李兆基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表彰其对经济、社会及慈善的卓越贡献。他长期担任公职,如特区首届筹委会委员,并捐资超10亿港元支持教育,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商学院、北京大学李兆基楼等。2008年汶川地震,他半月内捐款近6亿元并亲赴灾区;2005年启动“温暖工程百万农民培训计划”,惠及千万农村家庭。他坦言:“慈善如投资,教育能培养无穷人才,回报最大。”
**五、功成身退,家族交棒与时代落幕
2019年5月,91岁的李兆基宣布退休,将恒基兆业交由长子李家杰与次子李家诚共同执掌,并逐步退出新鸿基地产等关联企业。彼时,香港“四大家族”第一代创始人仅余李嘉诚与他仍在世。2025年3月17日,随着李兆基的离世,一个时代正式落幕。其生前在北京等地的商业遗产——如环球金融中心与恒基·天汇项目——仍在续写故事,尽管市场浮沉,却始终印证着他“长远看好”的信念。
从黄金学徒到地产巨擘,从亚洲首富到慈善家,李兆基用97年人生诠释了“勤俭、眼光、胆识”的成功法则。他留下的不仅是千亿商业帝国,更是一种以小搏大、以稳制胜的港商精神。正如其名言:“细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这位“铁算盘”传奇的终章,亦是香港经济变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