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蔡甸→全国,80后小伙在汉筑起干果流通“黄金走廊”
发布时间:2025-03-19 00:21 浏览量:11
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现代化冷库中,37岁的张涛穿梭于8000平方米的仓库区。来自新疆阿图什的无花果、阿克苏的核桃、和田的红枣等百余种干果整齐码放成列。每日下午5点,4000箱大件商品发往全国20多个城市,近8000件电商小包裹同步飞入千家万户。这位郑州大学2011届毕业生,用十年将5人小团队打造成年销售额2亿元的干果流通企业。
创业初期,物流曾是张涛的“拦路虎”——新疆至沿海地区快递费高达6元/件,运输耗时10天。2011年,他与4名同学在乌鲁木齐成立干果专营公司,却因物流瓶颈举步维艰。转机出现在2014年,张涛考察中部城市时发现:武汉蔡甸区48小时可达全国主要城市,单件物流成本直降4.5元。“武汉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加上中法生态城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果断落户。”张涛回忆道。
初到武汉,团队挤在村湾厂房,白天在机器轰鸣中分拣货物,夜晚借宿包装厂宿舍。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的一次走访改变了局面——5天内协调人才公寓,空调、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提交毕业证就能入住,这份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张涛感慨。此后,区政府主动推送大学生留汉政策,指导企业申报补贴;去年投资2亿元建设新疆干果电商产业园时,10个施工证件一日办结。“政府高效服务真的非常给力,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来做项目。”
十年间,团队从5人扩展至80人专业队伍,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与新疆70余家合作社建立合作,成为连接边疆与内地的商业桥梁。4名创始成员在汉成家,企业更带动近百个就业岗位。今年8月,占地更大的新园区即将投用,物流效率将再提升。“未来三年,团队规模计划翻倍,目标国内领先!”张涛信心十足。
如今,新疆干果通过这里48小时直达全国餐桌。张涛的创业故事,成为武汉营商环境优化的鲜活注脚。“团队年轻有冲劲,我们要续写新时代的传奇!”站在新园区工地上,张涛目光坚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这条由武汉辐射全国的干果“黄金走廊”,正让边疆风味加速融入城市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