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版“钻石联盟”是什么?(上)

发布时间:2025-03-19 05:39  浏览量:11

1979年6月27日晚九点,西班牙歌手胡安·菲洛索正在莫斯科加里宁大街闲逛,作为莫斯科的门面街道,夜晚的加里宁大街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此时正值莫斯科奥运会前夕,胡安菲洛索很满意这次苏联的巡演之行,唯一让他有些不爽的是——作为共产主义国家,很多在西方习以为常的娱乐活动在苏联是不被允许的,比如那种在街边邂逅的一小时爱情。

但菲洛索很快发现,很多事情在苏联虽然明面上禁止,但只要用心寻找,其实还是有隐藏关。在经过一夜苦寻后,菲洛索还是找到了潜藏DLC,那是一个身材高挑,面容精致的斯拉夫美女,将菲洛索迷的神魂颠倒。俩人很快谈好了价格来到了酒店,就在菲洛索准备进入正题时,房门突然被撞开,几个大翰冲了进来,一把把菲洛索按在了床上——不许动!克格勃!扫黄!

三天以后,莫斯科一家豪华餐厅的包厢中,一个富态的女人正半躺在沙发上,一边摆弄着珍珠项链一边跟客人闲聊:“莫斯科的夜景多美啊,菲洛索先生应该也会喜欢吧”

在女人的对面,菲洛索的苏联经纪人吞吞吐吐的说:“呃,菲洛索先生已经中断巡演,回到西班牙了……”

听完这句话,女人瞬间坐直了身子:“为什么?行程和场地都安排完了,突然回国是几个意思?”

经纪人差点跪下,哆嗦着说出了详情——三天前,菲洛索先生在加里宁大街上邂逅了一场爱情,结果刚到酒店就冲进来几个克格勃,把他按在地上这顿打啊,连招搓的跟不要钱似的,末了临走时还把菲洛索先生的财物给洗劫一空,扒的就剩条裤衩了。

对面的女人听完后十分愤怒:“这不可能,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你放心,我这就跟我爹说,一定把事情查清楚!”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可以猜到,在苏联,敢吹这种牛的女人没有几个,之所以对犬父如此有信心,是因为这个女人叫加琳娜.勃列日涅娃,而她的父亲,就是通辽宇宙的核心嘉宾——你滴勋宗啊!

加琳娜.勃列日涅娃和父亲勃列日涅夫

1979年7月2日上午,克林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正在接受一场考验。

在安德罗波夫对面,素来好脾气的勃列日涅夫气的浑身发抖,他一边敲桌子一边咆哮:“你知道莫斯科市中心正发生什么事吗?在奥运会前夕,一些克格勃居然在抢劫外国人?你知道这对苏联的形象会有多大的影响吗?”

面对勋宗之怒,安德罗波夫面色铁青,但是,素来严谨的他却并不准备接下这个黑锅,安德罗波夫说:“我愿意用我的所有荣誉给每一个克格勃成员做担保,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是哪个混蛋在造谣?我要追究他的责任!”

安德罗波夫

这时候,角落里的“灰衣主教”(苏联意识形态负责人)苏斯洛夫幽幽的说了一句:“是加琳娜提供的消息……”

听了这个话,安德罗波夫的心里五谷杂粮。一方面,大公主这人素来没溜,她报告的消息很可能是谣言。但另一方面,考虑到贵爹的身份,这个谣言还真得认真应对。

于是,安德罗波夫赶紧把话往回收:“会不会是有人在利用加琳娜的单纯,故意在奥运会前造谣搞事?”

勋宗沉默了几秒,紧皱着眉反问:“目的是什么?这种谣言杀伤力有限,没必要特意牵扯加琳娜。”

安德罗波夫也不太确定:“抹黑克格勃?扰乱奥运会?最坏的可能性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掩盖重大企图,比如恐怖袭击!”

对此,勋宗不置可否:“无论如何,赶快把事情搞清楚!有结果立刻向我汇报!”

从办公室离开后,安德罗波夫回到卢比扬卡,立刻安排人去查,最近有没有公民,尤其是外国人,就被克格勃抢劫之类的事情报警?

很快,下面的报告打了上来:“没有您说的这种情况,莫斯科治安总体平稳”

于是,安德罗波夫顺理成章的认为,这肯定是加琳娜又听信了某个愚蠢的谣言,但是,他依然对属下下了命令:“任何在莫斯科涉及外国人的事件都必须上报,不管大小!”

1979年7月15日上午9点,在莫斯科的一处派出所,两名警察一脸绝望的看着两个黑叔叔,两个不会说俄语的运动员不断的重复三个单词:“帮助,莫桑比克,运动。”

警察注意到俩人脸上有伤,似乎被人给揍了,于是就指着询问:“有人打你俩?是谁?”

两个黑叔叔似懂非懂的说出了三个字母:“KGB!”

听了这个名称,警察大惊失色,不可能!克格勃虽然是一群行动上的锯人,但确实是纪律部队,如果他们要办你,要不就光宗一笑,生死难料,要不就压根不理你,怎么可能揍你一顿后还让你活着来报警?

好在,此时翻译终于赶到,于是,两个运动员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昨天晚上,俩人在餐厅吃饭,突然有一个黑发美女来到他们身边搭讪,俩人自然不会拒绝,靠着手语很快谈好了价钱。随着她上了出租车,然后,西班牙歌手的故事再次重演。唯一的区别是,作为运动员,俩人拼死反抗,但却没打过这几个克格勃,被按在地上这顿打啊,连招搓的跟免费送的似的。俩人被打的昏睡了一宿,今天才来报警。

当天下午,案件详情就被送上了安德罗波夫的案头。看完案情后,安德罗波夫震惊了——看来这事并不是谣言,我冤枉加琳娜了?

于是,安德罗波夫打了个电话,克格勃第二总局莫斯科专员维克多.谢多夫上校前来报道,对于自己的嫡系,安德罗波夫开门见山——最近在市中心,有一群罪犯在冒充克格勃抢劫外国人,之前我们居然一点没察觉,这事已经惊动总书记了,两周之内抓到他们!”

听完这个话,谢多夫十分诧异:“不能吧?苏联有人敢干这事?吃够了还是活透了?”

安德罗波夫把案件笔录推了过去:“真的,这是今天的报警记录!”

谢多夫看了一会文件后站了起来:“主席放心,他们跑不了,我这就去办!”

很快,谢多夫就找到了两个黑叔叔,让对方重点描述匪徒体貌特征,听了这个要求,两个当事人急的脸都黑了:“我不到啊!你们苏联人长得都差不多,天又黑,实在没法分辨,啥特征也没有,就是很壮!小约翰跟他一比都算是弱柳扶风的!”

对于质朴的黑叔叔,谢多夫十分无语,只能追问:“打你的人没记住,那个女人呢?”

一语刚落,两个黑叔叔立马来了精神:“嘿!那小娘们长得诶!大高个!漂亮!黑发!一看就带劲!”

谢多夫说:“没了?”

黑叔叔:“没了!”

谢多夫很抓狂:“你这话说得跟说了话似的,莫斯科符合你这描述的能有几十万人,你就不能提供点别的线索吗?”

黑叔叔一脸尴尬:“我布道啊,光看带劲小娘们了,实在没注意。”

询问毫无收获,谢多夫只能钓鱼了。好在对于仙人跳,克格勃也确实有钓鱼的方法。

1979年7月25日夜,一个装扮成英国游客的克格勃特工在民族饭店闲逛,还特意一脸期待的点了俄餐笨拙的开吃,几分钟后,一个年轻姑娘坐在了他身边,用英语询问:“先生?一个人吗?”

特工抬头一看,黑发、高挑、带劲,所有条件全中,于是,他立刻用英式俄语回答道:“是啊!莫斯科真是个美丽的城市。我爱苏联,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苏联女孩,能教我说俄语吗?”

苏联美女

于是,俩人很快谈妥,特工跟着美女上了出租车,走进一个庭院后,几条大翰跳了出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爷是克格勃,钞票掏出来!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对面的“英国佬”居然用一口纯正的俄语说:“巧了,我也是克格勃!”

特工话音未落,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把手枪——不许动,看看爷的小道具!

面对着特工手中的美式支付宝,仙人跳小组当时就跪了。几个人很快被带回卢比扬卡,谢多夫亲自审问。面对着克格勃,哥几个吓得还没等到杀威棍传奇就统统招供,整个案情也不复杂,就是四个苏联的摔跤运动员,看到奥运会期间莫斯科来了很多有钱外国人,因此动了歪心思,与一名小“流莺”结成了仙人跳团伙,专门以克格勃的名义抢外国人,本来业务开展的挺顺利,没想到撞到了勋宗的枪口上,只能说是人生无常了。

把所有细节落实后,谢多夫整理好了卷宗,准备向安德罗波夫汇报,然而,正当他要走出审讯室时,谢多夫却发现,那个用来做诱饵的小“流莺”神色不太对。

按理说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过了,接下来该审审该判判,罪犯应该松弛下来。然而,即使在录完口供后,这个女孩却依然非常紧张,她的目光躲闪,手还无意识的用力抓住椅子。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探案人员,谢多夫立刻意识到其中有问题,于是,他突然把案卷往桌上一拍,断喝一声:“不对!你还有事瞒着我!”

女孩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就往办公桌上自己的手包看去,谢多夫立刻打开检查。口红?没啥异常!香水?也没啥异常,包里没啥特别的东西,钞票?镜子?化妆品?都是很平常的东西。

然后,谢多夫从包里拿出一板药——安乃近,一种很寻常的感冒药。

当谢多夫拿出这板药时,他明显感觉女孩的身体抖了一下,谢多夫于是想挤出一粒药,他用手指一按——

咣当,随着一声脆响,一枚晶莹的蓝色钻石掉了出来。

蓝色钻石

一个妓女,身上有珠宝不算啥意外的事,但藏在药里就大不寻常了。谢多夫继续挤那板药,随着桌上叮当乱响,五颗蓝色钻石陆续掉了出来。

谢多夫冷冷的问:“哪来的?”

女孩哆嗦着回答:“在黑市上便宜买的......”

谢多夫一拍桌子:“老实交代!黑市产的玩意能有这质量?钻石是国家管制物品!这绝对是正规加工厂的产品!”

女孩吓得面如土色:“我真是在黑市上买的,就是想倒手卖给外国人挣点钱,我不懂这些,哪会分辨来源啊......”

谢多夫用手指着小“流莺”:“看你是个女人,从进来我就一直文明审讯,不要把这种善心当做软弱!克格勃的手段你是知道的,关某的大刀不斩妇孺之辈,但关某还有把小刀,我再给你点时间,你想好了再回答我。”

说完,谢多夫离开审讯室,然后迅速去找安德罗波夫汇报。

得知案子已经告破,安德罗波夫颇为欣慰,然而,正当他准备去向勋宗汇报时,谢多夫却说:“主席同志,请稍等,这案子还有一个情况!”

把关于钻石的情况讲完后,谢多夫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不能完全确定这些钻石是否与抢劫案有关,如果贸然向总书记汇报,可能会横生枝节......”

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会:“你的顾虑很有道理,那就继续查!查清楚了再汇报!二总局十六司有打击走私的职能,让他们配合你查案!”

于是,谢多夫转头去了克格勃第二总局十六司,全司最好的调查探员亚历山大·塔巴奇科夫很快被叫到办公室,与谢多夫交接了案情。

在了解了案情后,塔巴奇科夫做出了一个判断——这事一定是小题大做!

塔巴奇科夫之所以如此认定,是因为作为资深探员,他知道苏联的钻石厂管理模式,就钻石厂那个细菌来了都搜身的管理流程,根本不可能出纰漏嘛!

1955年,苏联地质学家在远东雅库特地区发现了一座储量惊人的露天钻石矿,在穗宗批准下,苏联切割工业之父伊戈尔·苏多夫斯基亲自挂帅,从此开始了苏联钻石采掘的历史。

1963年,根据中央命令,斯摩棱斯克钻石厂成立,苏多夫斯基亲自当厂长,在全国挑选技术精湛政治过硬的工人入厂。作为国家的重要创汇企业,斯摩棱斯克钻石厂除了待遇优厚外,还有堪称变态的管理制度。钻石车间内外设立两处更衣室,工人上下班均需要一丝不挂接受克格勃和警察的联合检查,除了检查工人身上的每个孔洞外,甚至还要在监督下漱口三次,防止任何夹带的可能。

,斯摩棱斯克钻石厂前门

在工作区,工人们必须穿着特制的无松紧工服,在工作过程中,任何非必要的动作都需要填写情况说明单,由车间、警察和驻厂克格勃三方签字才能过关。在刚开工时,有一个工人比较没素质,朝水槽里吐了口痰,当场就被克格勃拿下,关起来审了一周——“为什么要吐痰?”“吐痰为什么偏偏要对着水槽?”“究竟出于什么心理?”

最后,这个随地吐痰的大哥被开除了,临走前跪谢厂领导和克格勃同志,自己做出随地吐痰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居然可以获得赦免,真是感谢组织的宽宏大量。

人员管理都如此恐怖,原料和成品就更不必说,在钻石加工过程中,原料势必产生损耗。但作为技术专家的苏多夫斯基规定了严格的消耗比,连钻石切割后的碎片都要收回,只有彻底的粉尘才算消耗,而且哪怕是粉尘,都要集中回收统一销毁,可见严格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塔巴奇科夫认为,这些钻石的问题一定不出在厂里,而应该在其他方面。他很快去内务部调来最近珠宝盗窃的报警记录,经过仔细对比后发现——完全对不上,这五颗钻石,确定不是赃物。

这下塔巴奇科夫迷糊了,不是赃物,难道真是工厂里的产品?于是,他直接去了趟斯摩棱斯克,请苏多夫斯基同志鉴定一下,作为苏联钻石工业之父,相信他老人家一定能看出门道来。

在拿到钻石后,苏多夫斯基转头就去了实验室,两个小时后,苏多夫斯基面如死灰的走出来:“毫无疑问,这些钻石确实是我们厂的工艺!但这不可能啊!所有原料和成品数量都对得上,消耗也一直在警戒线以下,怎么会有成品外流呢?”

塔巴奇科夫疑惑的说:“您为什么认为是厂里外流?而不是正规渠道卖出去的呢?”

苏多夫斯基说:“这五颗都是蓝钻,是由同一个毛坯切出来的,按惯例,同一毛坯产的钻石我们不会在同一地区销售,而且还有固定的出口比例,不可能凑这么齐!”

听到这,塔巴奇科夫又问:“那有没有可能压根就不是厂里的产品?是地下作坊的工艺呢?”

苏多夫斯基断然摇头:“不可能,钻石加工设备的门槛太高了,就算他们有同水平的工具,细节特征也不会一模一样,这些钻石肯定是我们厂的产品!”

塔巴奇科夫彻底懵懂了,钻石就是斯摩棱斯克厂加工的,但原料和成品数量又完全对的上,这不成了第二个皮草党了吗?但问题是,皮革可以拉伸,钻石不能拉伸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反复思索之后,塔巴奇科夫依然毫无头绪,最终,他只能使用克格勃的常规操作——派个卧底入厂,先探探厂子里的情况。

几天后,斯摩棱斯克本地的克格勃特工被安排进入了钻石厂,一个月后,特工递交了报告——领导,让我们回去吧,驻厂的检查实在太严格了,我鼻孔都掏大了一圈。这里的管理太变态了,别说碎片带不出厂,工人连窃窃私语都不行,问题肯定不在这里。

这下塔巴奇科夫真绝望了,这TM活见鬼了,钻石总不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吧?

这时,本地的特工给了建议,厂子这里一时半会是找不到漏洞,要不您还是从莫斯科那里努力一下?

此时,塔巴奇科夫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线索,那个被抓的小流莺还没审呢!他很快回到莫斯科,当天就进行提审。一个女孩自然架不住克格勃吓唬,小流莺立刻就全招了。

根据供述,这个女孩堪称捞偏门界的卷王,除了仙人跳这种第三产业外,她还做带货工作,就是从黑市里购买宝石,再高价转卖给外国游客。而这些钻石,是她六月份从黑市上买的,比官方定价低一半,品质还很高,所以倾家荡产买了五颗。小流莺并不认识那个黑市商人,也说不清楚来源。

好在在克格勃的画师的配合下,小流莺总算描述了黑市商人的长相。于是,克格勃开始动员起来,在全莫斯科搜捕这个黑市商人。而另一方面,苏联各地的克格勃也都提交了报告——全国各地的钻石厂管理都十分规范,无论是驻场特工还是卧底,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破案毫无头绪,塔巴奇科夫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找到那个黑市商人。好在克格勃力度确实够狠,在仅仅只有一张画像的情况下,1979年9月,莫斯科克格勃给塔巴奇科夫打来了电话:“你要的人我们好像找到了,有个人在黑市上出售钻石,他叫爱德华·库尔坚科夫!”

爱德华·谢尔盖耶维奇·库尔坚科夫,1947年出生于斯摩棱斯克,学历平平常常,父母没有双亡,生活基本平稳,能力不算很强。从履历上看,库尔坚科夫是个完全的普通人,除了一点——1965年,他曾经进入斯摩棱斯克钻石厂当切割工人,因为工作态度不端正于1969年被开除,从此以后基本没有工作,

单看这段履历,确实非常可疑,可是塔巴奇科夫依然感到不对——此时已经是1979年,库尔坚科夫十年前被开除,就算当年顺出点什么,也早就该销赃了,怎么现在手里还有钻石?

由于情况太过诡异,塔巴奇科夫决定先不打草惊蛇,而是开始全天监控目标,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库尔坚科夫真是个神人!

作为一个无业游民,库尔坚科夫非常有钱,他常年往返于莫斯科和斯摩棱斯克,但从不坐公共交通,而是有自己的私家车,不仅有私家车,甚至还有专职司机。

除了坐专车外,库尔坚科夫还常年出没于高档餐厅,歌剧院等场所,每天快乐的大撒币。但问题是,监控的特工发现,除了日常撒币外,库尔坚科夫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当行为,尤其没有跟钻石厂产生联系。虽然他偶尔会跟人进行黑市交易,交易商品也确实是钻石,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钻石是从哪来的!

好一段时间后,塔巴奇科夫实在按捺不住,他把监视人员叫到了一起:“那家伙就没有一点特别的举动?”

特工们纷纷摇头:“确实没有,那些钻石仿佛是凭空变出来的一样!”

塔巴奇科夫抓了抓头:“邪了门了!这案子从接手起就充满了邪门,除了大撒币和卖钻石外,他就不干别的?”

一个特工无奈的回答:“真啥也不干!而且还挺爱家人,时不时还去给老爹扫墓......”

这完这句话,塔巴奇科夫沉默了一会,突然,他站了起来:“走!跟我去把他爹坟刨了!”

当天晚上,一群特工就去把库尔坚科夫老爹的坟给刨了,果然,在坟地的石缝中,他们找到了123颗钻石!

起获的部分钻石

至此,塔巴奇科夫终于放下心来,这肯定是库尔坚科夫在钻石厂工作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带出了大量成品钻石,现在十年过去,他觉得没啥事了,就悄悄取出来卖!

于是,1979年9月27日,在莫斯科街头,克格勃抓捕了正在交易的库尔坚科夫,在薅进审讯室体验了一下杀威棍传奇后,塔巴奇科夫开始问话:“说!钻石是怎么从工厂偷出来的!一共偷了多少!?”

经历了大记忆恢复术,库尔坚科夫屁滚尿流:“我说!我全说!你们抓错人啦!钻石不是我偷的!我就是个卖货的!是万尼亚叔叔委托我开辟销售渠道,我真是无辜的呀!”

塔巴奇科夫一听,嚯,还有同伙?!他上去一个大比斗:“说真名!万尼亚叔叔叫什么!?”

库尔坚科夫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的回答:“他叫伊万·卡扎科夫......”

关于调查不法钻石来源后续的结果,请看本文下篇《苏联版“钻石联盟”是什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