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脑袋里竟然会长“珍珠”?
发布时间:2025-03-19 18:43 浏览量:8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37 岁的钱先生(化名)最近一直头晕、头痛、走路不稳,以为自己只是劳累过度,没想到去医院检查后竟然发现脑袋里长了一群“珍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而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表皮样囊肿(珍珠瘤),因光滑透亮、呈白色或淡黄色而得名。最后,完善相关检查后,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欣主刀为钱先生实施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为何囊肿内会有“珍珠”样颗粒?
徐欣解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本应长在皮肤上的细胞“走错了地方”,滞留在大脑中,最终形成了囊肿。囊肿常含脂肪及胆固醇结晶,胆固醇结晶就形成了珍珠样颗粒。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臣补充道:“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很多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肿瘤变大,压迫到关键部位,才会出现头痛、视力下降、走路不稳等症状。”
也就是说,珍珠瘤生长在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症状。
长在视神经附近会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长在小脑或脑干附近可能导致头晕、走路不稳、肢体无力,严重时可能瘫痪。同时也会堵塞脑脊液循环,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剧烈头痛、呕吐,甚至癫痫发作。
徐欣建议,发现珍珠瘤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可定期复查;对于与周边组织粘连不紧密的囊肿,手术要争取全切除,包括囊肿包膜在内,因为包膜是生长最活跃的部分,全切除可达临床治愈;对于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粘连紧密甚至包饶的患者,全切除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加上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不建议冒险全切除。
“珍珠瘤见缝就长,所以在发现症状时肿瘤体积往往已经很大,而且其生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如果长期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排查病因”徐欣和张国臣强调。
健康知识多一点(79)栏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