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古运河之城北渠,“珍珠浪涌”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发布时间:2025-03-20 10:23 浏览量:9
建业水道图
城北渠,因沟通宫城与城北的水道,故名。它是吴后主孙皓在位时 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相传陈后主在宫内泛舟遇雨,水生浮沤,宫人指曰:“满河珍珠也。”因而命名珍珠河。
一、历史沿革
吴后主宝鼎二年(267),孙皓在孙权修建的皇宫——太初宫的东面,修建了一座规模更大、功能更全、装饰更加豪华的宫殿——昭明宫,宫内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应有尽有。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他除了用珠宝玉石装点亭台楼阁之外,还雕梁画栋,同时下令开凿城北渠,连通潮沟,将玄武湖之水引入宫内,环绕在殿堂周围,营造出一派皇家园林的气息。
珍珠河景
珍珠河主要景点:
◆珍珠河:沿着河边一排都是樱花,特别浪漫。花期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风一吹,樱花飘落在河里,顺着河流飘满樱花,特别好看。
◆鸡鸣寺:从珍珠河边的樱花大道可以走到鸡鸣寺,鸡鸣寺的樱花大道也非常有名。
◆玄武湖解放门:从鸡鸣寺的樱花大道可以进入玄武湖解放门游玩。
好景不长。280年,孙吴灭于西晋。589年隋灭陈后,六朝宫城也随之化为废墟, 但城北渠一直流淌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城北渠(珍珠河)开凿于吴后主孙皓时期,潮沟(城北堑、城北沟)开凿于吴大帝孙权时期,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城北渠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帝王的奢靡生活,没有实用价值;而潮沟则兼有防御、运输和水利功能。
珍珠河河景
珍珠河河景
珍珠河河景
珍珠河河景
清代,珍珠河以“珍珠浪涌”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二、河流现状
城北渠是潮沟通向昭明宫内的一段河流。
郭黎安《试论六朝时期的建业》一文认为:“从地貌上看,这一带除潮沟外,再无别处可另开一渠通玄武湖,所以笔者认为它就是由潮沟向南延伸的珍珠河,位置在昭明宫东北的苑城内。”
珍珠河河景
如今,城北渠(北京东路涵至杨吴城濠)与潮沟(武庙闸至北京东 路涵)遗留部分合称为珍珠河,仍是南京城内的一条重要水道。这条水道起自武庙闸,经南京 市政府大院,过北京东路涵、 珍珠桥、文昌桥、珠江路桥,入内秦淮北段(杨吴城濠), 长1474米,河面宽10—20米。
据《南京市政建设志》记载,珍珠河,自武庙闸至珠江路入内秦淮河北段、1979至1982年全线疏浚完成土方2.9万立方米,砌筑复合式块石驳岸2948米。定期自武庙闸放水冲洗城内何道。河岸建珍珠画廊、游乐园、花圃等绿化小品。
经实地考察,珍珠河目前保存完好。经过综合整治,河水清洁,河床整洁,周边环境美观。
三、文献史料
唐朝许嵩《建康实录》卷四:吴后主孙皓宝鼎二年(267),“起新宫于太初之东,制度尤广,二千石已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攘诸营地,大开苑囿,起土山作楼观,加饰珠玉,制以奇石,左弯崎,右临硎。又 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激流入宫内,巡绕堂殿,穷极伎巧,功费万倍”。同书注云:“案,《舆地志》:太祖凿城北沟,北接玄武湖,后主所引湖内水,并解在前巷。”
宋朝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一九《山川志三 .河港》:“珍珠河, 在宋行宫后。事迹:乃昔陈后主泛舟游乐之河,忽遇雨,浮沤生,宫人指 浮沤曰:满河珍珠。因而名焉。此河通护龙河,至太平桥西分两派: 一派出栅寨门,一派出秦淮。至嘉定间,李尚书珏开浚以泄霖涨,见水底有大杪板,乃止。”
元朝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五《山川志.河港》:“珍珠河,在宋行宫后,乃昔陈后主泛舟乐游之河,忽遇雨,浮沤生,宫人指浮沤曰:满河珍珠。因名焉。此河通护龙河,至太平桥西分两派:一派出栅寨门,一派出秦淮。宋嘉定间,李珏开浚,以泄霖涨,见水底有大杪板,乃止。今堙塞殆尽,阔处犹五丈。戚氏云:前志及史传不见所起,疑即运渎之旧。”
明朝黄佐《南雍志.规制考》卷八:“珍珠河乃陈后主与后宫泛舟处。宫人见雨下泡起,曰:此珍珠也。因以名河。由此言之,当时既可泛舟,则铜井闸之水, 即古青溪之一派可知矣。”
清朝《康熙江宁府志》(于成龙本)卷八《山川下》:“珍珠河,宋行宫后,今成贤街南。《金陵志》云:陈后主泛舟遇雨,水生浮沤,宫人指为珍珠,故名。通护龙河,至太平桥西分两派, 一出栅寨门,一出秦淮。戚氏云:前志及史传 不见所起,疑即运渎也。今自元武湖绕国子监号房后,达珍珠桥者为是,大抵潮沟、珍珠河二水皆引元武湖合于秦淮,后南唐筑城,遂绝其流,今惟存西北一带云。”
清朝《同治上江两县志》卷四《考水》:“《建康志》:陈后主泛舟遇雨, 水生浮沤,宫人指曰:满河珍珠也。因名。”
清朝陈文述《秣陵集》卷四《珍珠河是陈后主宫人雨中泛舟处》:“珍珠河,宫中河也。雨中宫人泛舟,见浮沤,呼曰:‘满河珍珠。’因名河。即孙吴所开潮沟,详见《图经辨证》。今自太平门北水关入城,经土桥、珍珠桥至浮桥,合于杨吴城濠之水,西转至竹桥,青溪之水入焉。又西过复成桥,明御河之水入焉。又西过大中桥至东水关,与淮水合。作《建康志》者,分为二水,误也。自杨吴及明初筑城,此水之西流者尽断;而自北水关至浮桥,其故道居然可见,第水涸竭耳。”
清朝陈文述《秣陵集.孙吴都建业图考》:“至潮沟,当即陈之珍珠河。《建康志》云: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考六朝时江水,当由卢龙山畔通后湖,故《晋书》、《南史》皆有于湖肄舟师阅水军之事。
潮沟名引江潮而实通湖水。今珍珠河,正由北水关引后湖水入城。又以青溪通城北堑、潮沟之说证之,今珍珠河入自北水关,于六朝略当北堑。又《实录》云:吴宝鼎二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然则潮沟入宫,实自宝鼎。至陈,乃有珍珠河之号耳。”
清朝徐藻《金陵四十八景.珍珠浪涌》:“桥在宋行官后,今成贤街。陈后主泛舟于此。虽年湮代远,而新水如油,远山似黛,犹令人低徊不置。”
四、诗词歌赋
珍珠河是陈后主宫人雨中泛舟处(三首)
(清)陈文述
( 一 )
三阁萧条六代荒,一河流水尚斜阳
影娥遗事分明记,花落兰舟梦雨凉
(二)
璧月琼枝事有无,青头鸡散冷烟芜。
只令春雨兰珊夜,犹唱新声一斛珠。
(三)
十斛明珠散不收, 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来系棹吟罗袜,又是潇潇暮雨秋。
珍珠河 (清)王友亮
在府学侧,陈后主雨中泛舟,宫人见浮沤,呼以珍珠,故名。
雨过一溪沤点,恰如万颗珠圆。
风定荷盘密贮,潮平荇带斜穿。
应从汉女解佩,好与江妃缀钿。
兰舟梦断何处,荡漾空随暮烟。
珍珠浪涌
(清)汤濂
桥在宋行宫后,今成贤街,陈后主泛舟于此。
白纻舞回风,锦浪打柔橹。
衣上溅珍珠,谁惜风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