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期、人形机器人、消费、医药,热门板块后市展望一文网罗
发布时间:2025-03-20 11:10 浏览量:9
汇丰晋信迎春策略会精华观点最终篇重磅来袭,从今年大热的黄金、港股,到估值低位的消费、医药,再到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热门板块的后市展望为您一文网罗!
过去一段时间,黄金是整个大类资产中表现较好的一类资产。尽管当前市场对黄金的走势存在分歧,我们对未来黄金的上涨依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因为海外尤其是美国仍然处于降息通道中,所以整体来看还是利好黄金等大类资产的。同时,黄金价格的上涨对于黄金股的业绩也有增厚效果,叠加当前A股和港股黄金股的估值具备性价比,我们同样看好黄金股未来的表现。
另外,本轮黄金上涨呈现一个新的特点:过去黄金上涨更多的来自全球投资者,而本轮上涨,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成为推动金价的主要推手。黄金不再是单一的商品,其货币属性更加突出。
在顺周期板块中,除黄金外,我们还看好以下几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01
电解铝
从供给端看,电解铝新增产能长期受限;从原料端看,今年是氧化铝投产大年,原材料价格下跌电解铝企业盈利有望受益;今年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会越来越小,经济企稳复苏,电解铝作为顺周期产品也有望收益。
02
农产品
农产品价格现在已经跌至低位,相应上市公司估值也相对便宜,当前位置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
03
航空
过去以来,航空板块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说油价,目前有看到后续OPEC增产概率较大,油价大概率下跌;其次,现在票价是低位,后续随着财政发力,经济企稳,票价有望上涨;随着经济稳步复苏,汇率也有望企稳。在以上因素的催化下,航空板块或具备较好表现。
在顺周期板块以外,今年我们还会关注以下板块的投资机会:
01
医药
从2021年至今,医药板块经过几年的调整,很多公司已经出现了很好的投资性价比,同时年初以来,政策上的边际变化也对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形成了支持。
02
消费
消费行业同样经历了几年的调整,很多公司估值处于低位,同时可以看到政策也会长期支持消费行业发展。
对于港股市场,我们仍然保持看好,虽然前期港股经历了一波上涨,但目前很多公司估值仍然具有性价比。未来随着盈利修复、外资和南下长期资金回流以及估值修复,港股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而且有望展现出较大的弹性。
从港股细分板块来看,去年在多因素影响下,红利资产表现较好,且在当前时点看长期依然具备配置价值,但短期可能面临基本面问题,配置时间仍需等待;相对来看,我们当前看好港股互联网、有色、医药和消费板块的机会。在港股配置上依然沿用杠铃策略,但两端发生了变化,之前主要是红利+互联网,现在重点关注有色+互联网,未来也有可能会更多的向消费方面倾斜,目前看消费板块确实存在被低估,很多公司估值已经跌到历史较低水平。
从制造业整体来看,新兴成长方向大有可为,传统领域在今年也会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是新兴成长方向,今年整个制造业大的投资机会预计围绕自动化和智能化,细分落地场景就包括了AI硬件、机器人、低空等;除此之外,有些传统制造领域,一方面是在新的产业机会面前纷纷开始积极转型,打开新的成长机会;另一方面有些领域,如工程机械、重卡等,本身进入了更新周期,也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成长。
对于关注的投资主线和高景气方向,主要包含以下领域:
1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
这个板块今年有两个明显超预期的变化。第一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带来电池、变压器、柴油发动机等领域有了新的增长:在海外链条,我们看到核心受益的是燃气轮机、BBU电池等;在国内算力链条,我们看到了诸如柴油发电机、备用电源甚至铅酸电池的投资机会。第二是电池应用的进一步广泛化,过去几年市场讨论更多的是乘用车的电动化,而今年看到的是电动化的进一步深入,比如船舶、重卡领域,还有一些新的领域,比如低空、机器人、AI玩具,都带来了电池的增量市场。
2
机械和汽车
机械和汽车领域年初至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最大的变化在机器人领域。因为机器人的赛道宽、供应链链条长、品类多,很多机械、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丝杠、减速器、灵巧手等;其次今年开春以来,工程机械、重卡的数据也超出了市场预期,预示着传统领域也迎来新的更新周期。
3
军工
去年年底以来我们明确看到军工行业的订单开始由点及面复苏。很多环节包括导弹、水下等链条,有可能进入了新的成长通道,有望迎来2-3年持续向上的机会。
>> 从传统行业来看,我们观察到目前整个基建开工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但是部分省份的水利、高速公路等开工开始出现好转;此外,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品牌力的提升,二手挖机近两年在海外备受欢迎,预示着新一轮更新替代周期或很快到来。
>>从新兴行业来看,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概念火热。在国内外本体机器人公司共振、软件和大模型的进步及中外企业科技竞赛等多因素催化下,人形机器人行情持续演绎,我们相对更多关注两类标的,一类是基本面足够扎实,主业市值也足够支撑当前股价的标的;另一类是在产业链位置足够核心的标的。智能驾驶板块同样有较大进展,硬件和软件的进一步成熟带动部分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装配智驾零部件的汽车价格带可以下沉,同时主机厂的智驾平权竞赛或带动消费者未来更关心智能化程度,我们重点关注整车厂以及激光雷达等新增配零部件的投资机会。
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5年,我们认为消费整体仍处于平稳修复的趋势。整体投资环境可以定义为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看到,内需支持政策持续推出,在去年下半年颁布的相关领域以旧换新若干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我们看到今年继续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这样的政策会对部分的对应的消费行业,特别是内需行业,产生比较稳固的托底作用。但另一方面,2025年国际贸易形势相较24年也更为复杂化、需要出口企业做好积极应对。
目前消费股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需要对内需大盘的修复保持耐心,内需的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的提升一定不是快变量,而是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投资人更多的耐心;第二个方面是其他投资方向的资金活跃度偏高,因此消费的整体关注度短期、尤其是前段时间有一定承压的体现。
随着板块的持续调整,我认为这带来了更好的投资时点。板块的调整也更好地释放了市场对基本面的潜在担忧。而且在板块的调整中,可以去寻找优秀企业被错杀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具备稀缺性,应该积极把握。
关注四大类投资机会
01 >>
从内需角度,寻找具备经营韧性的企业。在消费整体环境具备一定挑战性的背景下,能实现持续平稳增长的企业具备其竞争优势和稀缺性。
02 >>
持续寻找消费中阶段性成长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新消费相关的投资机会。
03 >>
寻找消费品中的周期性变化带来的机遇。对需求端的预期偏平稳的背景下,供给端的变化有望带来更大的产品价格弹性。
04 >>
从外需角度,重点看好真正实现产能和销售全球化布局的公司,另外重点关注核心布局海外新兴市场的企业。
持续关注新消费新趋势
01 >>
能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线下零售业态一定值得更多的关注,线上消费占比整体社零大盘的渗透率提升速度在放缓。比如城市奥特莱斯业态,比如折扣超市业态等等。
02 >>
持续关注情绪消费带来的投资机会。情绪层面的消费需求在增强,尤其伴随90后、00后成长为新一代消费生力军,趋势更加突出。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做潮玩、做谷子的上市或者非上市企业关注到了这些投资机会,并给消费者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03 >>
持续关注中国文化、中国品牌相关的投资机会。比如我们看到哪吒2电影票房持续突破、比如我们看到一些民族品牌的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点的珠宝首饰销售情况很积极。
04 >>
理性消费是重要风向。企业从供给端角度也在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优质国产品牌的份额在这一趋势下有望持续提升。
医药处于历史低位,看好未来估值修复机会和潜力
行情低位:不管是从A股还是港股的维度,过去4年医药整体的调整幅度相对比较充分。站在当前位置,继续回调的空间和概率并不大。
机构持仓:2024年第四季度末,主动公募基金中医药重仓股占比约9%,基本处于过去十年的历史相对低位。(数据来源:Wind)
AI+医药驱动行情,关注四条主线
2025年春节后,市场情绪率先被DeepSeek等AI相关的科技驱动的进展点燃。医药内部在当前时间点分为两条主线,最受到关注,前段时间的进攻性和涨幅也最为明显:
1
AI相关医疗:主要是潜在受到AI助力加成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领域。比如,体检、检测、患者管理、医疗数据的分析、医疗器械、成像方面的提高,包括药物研发、结构分析、临床数据的管理,都会是AI工具加入后潜在受益、加速升级的方向。我们相信其中会有一部分公司在不远的时间里,就能够开始看到AI落地的实质受益。
2
和AI等科技条线平行的,医药自身的“硬科技”:这方面主要是创新药,尤其是我们反复提及的“真创新”。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整体情绪较弱,其实有非常多的研发进展没有充分体现在股价里,在年初的反弹行情中开始迎来补涨和修复。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国产创新药公司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阶段性的成果,未来依然有可观的上行空间,迎来星辰大海。
以上提到的两条进攻性的主线,表现有望持续亮眼。此外,从贯穿2025年全年的角度,也看好两条低估值的修复线:
3
前几年受到集采影响的传统药企。实际上他们的创新业务发展迅速,在营收中的占比和自身增速都在加速提升,未来也可能会做国际化的拓展,当前估值具备一定的性价比,市场形象和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预期差。不管是从业绩还是从海外想象力的维度,估值有进一步上修的空间。
4
过去受到业绩、估值、情绪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带来折价的资产,如CXO(医药外包)。首先,这些公司在全球同类公司中的竞争力,以及对于全球医药行业的赋能是明确的,其次,当前位置这些公司的估值依然受到不确定性的折价,未来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
2025年创新药有望迎来1-10的商业化兑现
如果说2020年是创新药行业国际化的元年,但今年可能是整个行业从1到10商业化集中验证的元年,可能迎来了去兑现和验证的关键时间点。
今年可能会有非常多创新药公司开始有真正的业绩落地,体现在每个季度或者每个半年度的销售爬坡或者患者渗透率的数据中。创新药商业化落地后,也会让市场不光是讨论行业远期的估值,整个验证的过程和方案的节奏会带来更多的确定性。
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医药修复空间
集采优化、政策支持、商保助力,今年可以预期医药行业中政策、研发、商业化等多方面积极的变化。短期来看,行业未来的催化和继续上涨的驱动力依然非常丰富多样。
●
3月中下旬开始,有望进入到2024年年报季的行情。很多公司估值体系和业绩预期,有望从2024年切换到2025-2026年。我们预计医药行业中会有不少公司业绩呈现加速,甚至是非线性加速和改善的趋势,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修复的双击。
●
4-6月,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以及贯穿全年的多个学术会议,非常多的中国企业也会在这些会议上分享以及更新最新的数据情况,使大家对创新药公司的阶段性成果有更充分的定价和更充分的认知。
●
5~6月份,医保谈判有望提前开启,商保到底如何去融入医保,今年会有怎样的变量,大家也可以在年中的时候去期待。
●
2025年中开始,我们能看到一部分公司的业绩相比2024年走出环比改善甚至加速的态势,2025年整体对应了2024年较低的基数,在下半年会更为明显。
总体而言,年初医药前期的涨幅是第一阶段的普涨和修复,行业自身发生的积极改善的变化幅度依然明显超过前期的普涨幅度,同时依然存在非常多的预期差机会。展望2025年剩下的时间,我们觉得医药行业有望迎来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的修复机会,当然,对基本面研究和选股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寻找更多的机会。
风险提示
本文件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不属于基金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或基金宣传推介材料。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均基于文件制作当时市场环境作出,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敬请投资人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本文件的著作权归汇丰晋信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者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对本文件进行复制、发表、引用、刊登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