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科创板营收正增长!国产半导体迎来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25-03-18 04:57 浏览量:10
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科创板116家集成电路公司全部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近九成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尤其是第四季度,近七成公司营收环比增长,行业复苏的“加速度”清晰可见。
这背后,既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倒逼,更是国产替代、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
芯片设计:从“卡脖子”到“抢赛道”
芯片设计领域堪称2024年的最大赢家,营收同比增长27%,净利润更是飙升129%。例如,国产CPU龙头海光信息凭借高端处理器的研发突破,全年营收达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净利润增长超五成,产品广泛应用于AI算力、数据中心等领域。
另一家明星企业澜起科技,则抓住AI服务器需求爆发的机遇,营收同比增长59.2%,净利润翻两倍,其推出的可编程时钟发生器芯片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剑指海外巨头垄断的高端市场。
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穿戴和家居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推手。恒玄科技的智能音频芯片全年营收增长近50%,净利润暴涨264%-280%,产品打入全球头部品牌供应链;乐鑫科技的物联网芯片营收增长40%,净利润翻倍,成为智能家居“万物互联”时代的隐形冠军。
设备与材料:国产化的“隐形基建”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曾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但2024年,这一领域以39%的营收增速证明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盛美上海的年营收突破56亿元,同比增长44.48%,其清洗设备在先进制程中站稳脚跟;先锋精科更是异军突起,作为全球少数能量产7nm以下刻蚀设备零部件的企业,其营收增长103.7%,净利润增幅达170%。抛光液龙头安集科技连续六年增长,累计营收增幅超五倍;碳化硅衬底企业天岳先进则在连续亏损后扭亏为盈,发布全球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大幅提升芯片制造效率。
制造与生态: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晶圆代工企业成为产业链稳定的基石。中芯国际全年营收超577亿元,同比增长27.7%,首次突破80亿美元大关,并在2025年一季度继续释放增长信号;晶合集成专注显示驱动芯片代工,净利润同比增长151.67%,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运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的完整生态,头部企业与中小创新者协同发力,仅2024年就推动20余单并购交易,通过技术整合加速国产替代。
技术破局:研发投入的“长期主义”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高强度研发的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达329亿元,强度中位数17%,远超板块平均水平。
华海清科凭借国产首台12英寸化学机械抛光设备拿下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澜起科技的时钟芯片、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等突破,不仅打破垄断,更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未来可期:AI与需求的双轮驱动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国产半导体正从“被动跟随”转向“生态主导”。DeepSeek-R1开源模型的推出,推动端侧AI加速落地,光模块、存储等“隐形基建”企业迎来新机遇。
佰维存储的ePOP芯片因低功耗、高响应特性打入Meta、Google供应链,营收增长86.7%;仕佳光子的光通信模块订单激增,净利润同比扭亏。
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预测,2025年行业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中国企业的表现已不仅是“复苏”,更是“崛起”。
从智能手机回暖到AI革命,从设备国产化到生态协同,国产半导体正以技术为矛、市场为盾,在全球芯片版图中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
这条路或许仍有挑战,但“自主可控”的信念与实打实的业绩,已让世界听见中国“芯”跳的声音。
- 上一篇:古风佳丽咏
- 下一篇:2025拆迁潮来袭!这三类房子或成“黄金资产”,有人一夜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