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赋能!郑亳高铁如何借势跻身“十五五”黄金通道?
发布时间:2025-03-14 02:17 浏览量:14
天涯共此时
郑亳高铁(郑州—亳州—蚌埠—南京—上海)作为中原城市群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通道,其战略价值与国家“黄河—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区域协调”“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高度契合。结合国家规划导向与区域发展需求,郑亳高铁跻身“十五五”黄金通道的可行路径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论证:
1. 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纽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沿黄城市群互联互通,而长三角一体化要求纵深腹地拓展。郑亳高铁贯穿河南、安徽两省,既是沿黄“一字型”大通道的东延段(西接郑州“米”字枢纽,东联南京、上海),又是长三角北翼西进的干线,可有效串联两大国家战略区域,填补豫东、皖北的高铁空白,推动沿黄城市群与长三角产业、资源双向流动。
2. 中原城市群“东向突围”的核心载体
中原城市群作为中部崛起的关键支点,需突破传统以郑州为中心的放射状路网局限。郑亳高铁通过直连商合杭高铁(合肥—杭州段),形成郑州—亳州—蚌埠—南京的“最短路径”,将郑州至上海的高铁时间压缩至3小时以内,成为中原城市群“东向融长”的黄金轴线,与合康高铁共同构成长三角西进的双通道。
1. 商合杭高铁的“北向延伸”
商合杭高铁已实现豫皖浙三省高铁无缝对接,但其北端仅至商丘。郑亳高铁通过郑州—亳州段向西延伸至中原腹地,向东经蚌埠接入京沪、沿江高铁,形成纵贯中原至长三角的“第二京沪线”,分担既有京沪高铁压力,同时增强豫皖省际铁路网的韧性与效率。
2. 郑州“米”字网与长三角“多中心”的联动
郑州作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需进一步强化对长三角方向的辐射。郑亳高铁建成后,郑州可通过亳州枢纽直连长三角腹地(如南京、杭州),避免绕行徐州或合肥,提升中原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点对点”直达能力,推动郑州都市圈与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协同创新。
1. 皖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加速器”
皖北(如亳州、阜阳)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但交通瓶颈制约了其承接能力。郑亳高铁将缩短亳州至南京、上海的时间至2小时和4小时,助力亳州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对接长三角市场,同时吸引长三角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沿高铁西迁,形成“研发在沪宁、制造在皖豫”的产业链分工。
2. 文旅与人口流动的“黄金线”
豫皖两省是劳务输出大省,超60%外出人口流向长三角。郑亳高铁可提升亳州、周口等地的务工人员通勤效率,并通过“高铁+旅游”模式激活沿线文旅资源(如亳州中医药文化、郑州黄河文化),打造跨区域文旅走廊。
1. 纳入国家规划与跨省协调
参考合康高铁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经验,郑亳高铁需争取列入国家“十五五”铁路网规划,并推动豫皖两省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如共建合资公司),破解跨省线路的审批与资金难题。当前,安徽已规划亳蚌城际铁路并预留接入条件,河南需加快郑州—亳州段前期工作,争取2025年启动建设。
2. “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融合
以郑亳高铁为轴,布局高铁物流基地(如亳州中药材冷链枢纽)、保税园区等,推动“通道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例如,亳州可依托高铁衔接商合杭、郑阜高铁,打造皖北区域性物流中心,与郑州国际陆港联动,构建“中原—长三角”陆海联运通道。
郑亳高铁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线,更是国家战略赋能下的“区域协同引擎”。通过强化路网衔接、产业互补与政策协同,其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贯通黄河与长江、联动中部与东部的标志性工程,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交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