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多的春秋假开实施, 学生时代的农忙假改变了我的人生追求

发布时间:2025-03-22 09:31  浏览量:7

由中小学多地春秋假,联想自己放农忙假时的情景。

国家层面鼓励各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放春秋假。

春秋夏不是现在的新规定了,它是有历史的了,很多60后、70后还都记得,过去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孩子,除了有寒假和暑假以外,在春秋两季还会放春假、秋假,我们农村学校叫“农忙假”,尽管 乡村的孩子要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儿,但是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挺盼着放假的,虽然要下地干活儿,但是毕竟可以漫山遍野的去跑。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放假的时候要去生产队干活儿,我之所以喜欢上学习还是要从放农忙假说起。

1、每到学校放农忙假的时,我们农村的孩子就要去生产队干活儿。 我记不清当时会给我们多少公分了,但是我记得清楚学生当时算作半拉子,半拉子就是半个劳动力。 如果每个农民要是每天20分儿的话,我们也就能给十分儿。

在生产队里干农活儿,我是吃尽了苦头,在铲地的时候,我虽然很努力地用锄头铲来铲去,可是还被大多数同学拉在了后面。

越是着急越赶不上前面的同学们。

因为忙中出错,锄头不听使唤,还把该留的小苗儿给它铲掉了,吓得我赶紧用土埋上,生怕生产队长呵斥,还会罚我工分儿。

一次在生产队我们要干清理杂草的活儿, 要把一个草垛的草挪到另一个地方,同学们手脚麻利地捆上一大捆,背起就走。可是我左摆弄右摆弄虽然学着别人的样儿把草捆上了,可是一扛起来就会散掉,引来同学们的嘲笑。

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没用,自己从那时就下定决心,以后我不会一辈子就干这种活儿,我一定要在学习上下苦工,争取摆脱干这些又脏又累的农活儿。

所以每次放假我都会很犯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因为不去干活同学们也会笑话我无能。

干农活的经历让我觉得农活儿也不是谁都能干好的,我的特长不在这里。

所以每次农忙假结束后我都更用心地学习,因为我心中有走出去的梦想!

2、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双休制度的全面推行,这一放农忙假的安排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进入新的阶段,假日消费游玩成为人们共同期待的新话题, 旅游景点各大商场在黄金周时段变得热闹非凡。

‌五一黄金周在2008年取消‌。准确地说是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修订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劳动节的放假时间由7天调整为3天,从而将“五一黄金周”变成了“五一3天小长假”‌

2006年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向中央提出建议:取消五一长假,改为3天小长假。他认为,长假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经济发展。这个建议当时就引起了不小争议。 当时也因为五一黄金周调休太多,节后连续上班会很辛苦,从2008年 五一黄金周不再有了只是3天小长假。

3、如今又开始恢复春秋假,这对于孩子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亲近大自然提供的太多的方便。

现在的学生 在室内时间太长特别缺少在大自然中接受阳光普照的机会, 要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界的魅力。

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他们的聪明才智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激发孩子潜在的各种能力,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是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最有效途径。

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很多蔬菜长在地里,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孩子们普遍缺乏在风雨中磨练的机会不能吃苦都过着水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草,哪个是韭菜!

大多孩子都是白白胖胖的,缺乏劳动锻炼,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

恢复春秋假,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也不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家长和孩子放假时间不同步孩子放假了,可是父母单位却在上班,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不可能自己会单独出行!

怎样解决春秋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合理的协调!

比如假期集中景点景区博物馆人满为患等等都需要在实操作中进行调控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