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开门红】甘肃华池县城壕镇:一粒玉米的“黄金”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03-24 17:06 浏览量:9
在华池县城壕镇,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正在书写独属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这片地处子午岭腹地的沃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仅孕育出了高产优质的常规玉米,更吸引鲜食玉米、糯玉米在此扎根。经过精深加工,这些玉米蜕变为玉米糁、玉米碴、玉米面等系列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一粒玉米正在串联起“农头工尾”的黄金产业链。
工人整理磨出的玉米面。
日前,记者走进甘肃博利源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玉米脱皮机组正轰鸣运转,金灿灿的玉米粒在双层比重去石机中欢快跃动。经过低温碾磨工艺,色泽温润、质感细腻的新鲜玉米面如金瀑般从出面口倾泻入袋。
包装区内,新鲜加工出炉的玉米制品堆成小山,装袋、称重、封口、贴标、装箱……徐海燕和同事们在流水线上井然有序地操作着。这批产品即将启程,通过物流网络奔赴全国各地。
工人们装袋玉米糁。
“我们是由华池县政府引资、中国化学集团援建的现代农业企业。”甘肃博利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凯介绍道,“公司现有标准化厂房、仓储库各1座,配备鲜食玉米、玉米碴(糁)、玉米面3条专业生产线,配套全自动剥皮机、削粒机、烘干机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玉米收储、加工体系。”
近年来,城壕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按照“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种植+市场价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全县600余户农户种植鲜食玉米、糯玉米2万亩,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国化学定点帮扶资金折股量化后,每年为村集体创造10万元分红收益。
工人们将玉米产品快递装袋。
城壕镇城壕村村民张明德,2024年将自家土地以每亩600多元流转给企业种植新品种玉米,老两口又进厂务工,日均收入达300元。“相比往年自己种植玉米,年收入能增加将近1万元。”张明德算着增收帐。
“现阶段,公司主要生产玉米面、玉米糁、玉米碴,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每月的销售量在10万单左右。”王凯说。
白成红正在包装玉米糁。
余家贬的白成红是该企业首批“工薪族”,每月3500元的稳定收入让她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目前,我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业务,订单多的时候,会被调到包装区,做产品预包装。”白成红说。
一条玉米产业链不仅为村民“链”出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更让城壕镇“链”出现代农业新图景。在该公司的产品展厅,黄金青稞玉米糁、水果玉米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标志着产业正从粗放加工向精深制造跃升。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构建起了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机制。
甘肃博利源食品有限公司部分产品。
“截至目前,企业已带动百余户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王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