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崛起:奏响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黄金乐章”
发布时间:2025-03-24 19:50 浏览量:10
呼伦贝尔,这片广袤无垠的绿色草原,正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雄厚的农牧业基础,奏响新时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乐章”。作为第三方乡村振兴与品牌策划咨询智库,我们深知“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背后蕴含的巨大潜力。如今,这里正全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全产业链思维和工业化理念,为农牧业产业注入强劲动力,让“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熠熠生辉。
呼伦贝尔市农牧局立足长远,精心谋划,以科学规划为笔,绘制出一幅产业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经过深入研究与科学论证,明确了9大重点产业——大豆、玉米、油菜、小麦、饲草、牛奶、肉牛、肉羊、生猪,以及5大特色产业——黑木耳、中草药、甜菜、马铃薯、农机,并全力构建14条紧密关联、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这一战略布局,如同精心编排的“黄金矩阵”,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筑牢根基,让“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有了坚实的产品支撑。
在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茁壮成长。呼伦贝尔市农牧局积极落实上级政策,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通过贴息、奖补等政策手段,为符合条件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注入“黄金动力”。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呼伦贝尔市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方案》以及《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这些政策如同春风化雨,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也让“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在政策红利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版图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伊利乳业、晟通糖业等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渠道优势,成为产业创新升级的“黄金灯塔”。它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前沿技术,挖掘农畜产品的潜在价值,推出高附加值产品。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14条产业链汇聚了17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82亿元,玉米、大豆产业更是成为百亿级产业。这些企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更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呼伦贝尔市在产业发展中精准发力,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打造“黄金链条”。大豆产业中,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沃丰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与国联股份集团合作,建设百万吨大豆食品粕加工基地,推动大豆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甜菜产业里,晟通糖业与安琪酵母携手,建设年产酵母2万吨生产线,拓展产业链深度。
肉牛产业计划引进天津沃金生物科技公司,建设万头肉牛云牧仓基地,打造全产业链模式。肉羊产业则通过龙头企业联合合作社、家庭牧场和牧户,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这些精准谋划的举措,如同精心编织的“黄金链条”,让“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农牧局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筑牢“黄金基石”。累计争取产业融合项目资金,建设4个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2个),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6个,推动大豆、肉羊、奶业、肉牛等主导产业发展。
同时,争取自治区产业化项目资金,引导肉羊、马铃薯、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这些项目如同坚实的“黄金基石”,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呼伦贝尔市农牧局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造“黄金环境”。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建园区、育龙头、强加工、树品牌”思路,精心打造“百园百企百店”,已成功创建“百园”59个、“百企”50家、“百店”100家,形成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区。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3.7亿元。同时,在北京和广州举办推介会,达成意向合作金额2400万元,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优化服务的举措,如同温暖的“黄金环境”,让“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茁壮成长。
展望未来,呼伦贝尔市将持续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在政策引领上,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和自治区相关政策,出台更多配套措施,加强宣传与落实,确保政策红利惠及企业。
强化项目支持和储备,推动鄂伦春自治旗争创国家大豆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巴尔虎右旗争创自治区级肉羊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申报小麦、甜菜产业集群和大豆产业强镇,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
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必将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农牧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