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民国的青帮:蒋介石的“甩锅”和杜月笙的“夜壶论”

发布时间:2025-03-25 14:01  浏览量:8

在旧中国,社会有黑白之分,所谓“白”,很好理解,就是公开的组织,比如:上面有市政府,下面有区政府,再有区公所、市党部、区党部,民间有保甲长,各项业务分别由业务部门主管,有收税的、查卫生的、管交通的、管水的、管电的,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反过来,那些所谓的“黑”呢?大家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就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地下组织。但民国这些秘密社团那是相当的牛了,他相当于一个“影子政府”,也有严密组织,上面有多少代传人,人称“老头子”,下面有小老大,小老大下面再有各行各业的团头,有管乞丐的,有管小偷的,有管强盗的,有管绑票的,还有行动队,废一条腿、要一条命,只要分配下去,保证完成任务。自然,一种差事有一种差事的价钱。

这些“影子政府”和官府勾结,凡是官府不能干的事情,他们都干。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白”比“黑”更黑,而“黑”的本事比“白”的本事更大。一些政府部门做不成的事儿,那些“黑”的都能做到。在这里有些人可能要说,我们当今社会也有“黑”的,要不咋有“扫黑除恶”呢?但我们现在的那些所谓的“黑”,和旧中国时的“黑”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上面已经提到了,旧中国时的“黑”,那是全省、或全国性质的、有组织、有分工的,现在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顶多算是流氓地皮而已。

在旧时代,失踪事件多如牛毛,一个人突然丢了,糊涂人找警察局报案,民国的警察局才没兴趣管你家的闲事儿,先向你要了钱,然后就不管了,你再去警察局询问,再要一笔钱,说他们为了帮你家找人,先后去了北京、上海......翻遍中华大地,没找到,但人没找到,餐费、路费得你解决......旧时的白dao儿就这样黑,为啥人人痛恨呢!

旧社会的人们都知道,找人最有把握的就是找“黑dao”的人帮忙,一个人丢了,只要找到他们帮忙,不必费多少时间,一定能访出下落。这个人现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离开的天津,在什么地方上的船,同行的还有什么人,打听得一清二楚。他们帮着找人,自然得向你要一笔钱。

而这些黑dao儿,最火的生意就是替人报私仇,在旧社会有许多人间仇怨,官府腐败无能、黑暗透顶,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吧!于是,就拿钱找黑dao儿的人替自己报仇,比如,废仇人一条腿、要仇人一颗人头,都是明码标价,你只要交够了钱,就在家里等着吧,到时候你要的东西一定送到你家。

那时的黑dao儿还有一个看家本事,就是越货。啥叫越货,说白了就是走私、偷运官方不让贩卖的东西,比如,一批黑货,从西北过来,绕过北京,走的古北口,想进天津,找到黑dao儿。货在什么地方,天津什么时候取货,钱交到手,你只管在家里等候,到时候黑货如数如期交到你手里,至于路上怎么运动的,你不必问,反正你自己运不进来。

那么,这些黑dao为啥如此手眼通天、势力庞大呢?一方面是国民政府的无能,有时国民政府还得仰仗这些势力办自己干不成的事儿,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另一方面,这些组织的成员虽然心黑手狠,但组织内部最讲义气,只要组织内部的人有求于己,就是两肋插刀也必须把事情办成。而且,这些组织内部什么人犯了行规,出卖了弟兄、走露了消息,不除,不足以正帮规,“老头子”作出决定,立即有人去办。所以,民国政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些组织泛滥,加上组织内部的所谓“义气之风”和对叛徒的残忍,才使得这些组织无恶不作、手眼通天。

这些组织无恶不作,只要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真是杀人如麻。在他们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只要一个手势,这个人就没有了。他们杀人,绝对不会受到惩罚,甚至还有酬报。杀一个人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明码标价的事情。

旧时代,一切黑dao生意都得到青帮、洪帮和哥老会等全国性的组织保护,妓院、赌场,都要按时交保护费。一些小说中描写的青楼管家打死女性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打死也就打死了,有黑社会势力保护,官府也不追究。

下面先给大家说说民国三大“秘密社团”(红帮、青帮、袍哥会)中的青帮。

一提到青帮,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三大亨”,不错,这三个人的确就是出自青帮的,他们三个见证了青帮的鼎盛和灭亡。

青帮的历史渊源

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传说最早渊源于明代的民间宗教——罗教。其麾下的门徒主要在运河沿岸各埠以运漕粮为业,又称粮船帮或粮帮。发展到清雍正年间,青帮出了三巨头“翁雍”“钱坚”“潘清”,这三个人原本是旧中国最大的秘密结社——洪帮中的成员。洪门的老头子派这三个人到漕运内部当间谍,试图控制清廷所依赖的粮食运输命脉,没想到这三个人被清廷给逮住了。

翁、钱、潘一看情况有变,赶紧表示自己大大的良民,洪门的不是。然后就叛变了,在清廷的帮助下自立门户,不带洪门一块儿玩了。把帮会的名字改成“安清帮”,顾名思义,帮助大清安定的意思。

现在,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还经常听到“青红帮”,这个“红”其实是通“洪”的,就是青帮、洪门本是一家的意思,但洪门可不这么认为,洪门认为青帮是叛徒,所以,在当时,两个帮派互相看不上,见面就掐架、火拼,其实,他们火拼的真正目的无非是抢财路、争地盘而已,至于叛徒不叛徒的,只是借口罢了。当时洪门流传这样一句话:““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剥皮抽筋。”就是你青帮的转投洪门,敲锣打鼓的欢迎,但你要背叛洪门,对不起,抽筋扒皮等着你......

青帮的派系和规矩

翁乾潘另立门户,组建安清帮后,这三个人被称为青帮的“三始祖”。康熙皇帝下旨,命三位义士带人把朝廷的漕运干起来,于是,潘祖为正统,翁祖为左统,钱祖为右统。这三个人撸胳膊挽袖子就干,雍正四年,船齐下水,开始运粮。

这三个人一看手下的人一盘散沙,使唤起来有点儿费劲儿,就是就开始立规矩,三人各开山门,广收弟子,管理、支配各商船。再由徒弟传徒弟,人越来越多。有严格的帮规,全帮合力合心,使得清朝的漕运昌盛起来。”后来,青帮又分为两派,一是主帮,由浙东温州、台州人组成;一为客帮,由皖北、江北人组成,又称巢湖帮。

青帮从洪门分出来之后,把规矩也改了,洪门的规矩是帮内成员皆以兄弟相称,但青帮为了标新立异,改成“师徒相传”了。这个帮原定二十个字的辈分,如“清静道德、文成佛法......”这个和佛门的法号挺像的,比如:师傅这辈的师兄弟就都是“清”某某,徒弟辈儿就得是“静”某某,以此类推。

也有人说,这个辈分从刚开始的“清静道德”到末尾的“元明兴礼”,这十二辈分从清开始,最后到元明,其创始人有“反清复明”的政治内涵,但具体是含义政治意义,还是纯属巧合?就不得而知了。但洪门却是“取自朱元璋的洪武年号”,意思是都是朱家的人,洪门也却是终身致力于“反清复明”,而同渊同源所谓青帮有没有这种政治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而有意思的是,到了清朝末年,这十二个字就用完了,那时革命党也有加入青帮的,辈分用完了不能断啊,于是,秋瑾、徐锡麟就又加了“大通悟学”四个字,清朝灭亡了,后续的帮主又添了24代,至于每一代是啥,在这里就不赘叙了,大家也记不住,也没啥用,就记住他们的辈分挺多,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就行了。

辈分说完了,再说青帮内部的组织结构。

青帮成立后,在清廷的支持下,主要帮助清廷护运军粮。把从杭州至北通州的运河分成一百二十段半,封翁乾潘的门徒一百二十八人及书童一人“门外少爷”为码头官。职级由四品都司——务品守备——六品千总。师徒世袭,每一段都有一个名称。如江淮四,兴武六等。码头官得收徒弟,年老时选择一得意门生传衣钵,召集徒子徒孙开大会,名为关山门,传位于继承人。老师关山门后,不得再收徒弟,如再收被揭发,香堂上打四十大板。

继承人就任码头官,开香堂收徒弟。其他徒弟,辈分再高也不能开堂收徒。码头官虽有军职,但其实不带兵,只是做朝廷的情报工作,所以收的徒弟多是下九流。

等到后来,清廷没了,青帮的漕运生意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但庞大的组织仍在,那些帮内的大大小小们还得指望帮会穿衣吃饭呐,他们就得研究别的出钱道儿了,于是,杀人、越货、走私、贩毒、报私仇,只要给钱,啥都干......

由漕运转行作恶后,内部职能也变了,之前是研究如何管理好漕运,后来就变成有管乞丐的,有管小偷的,有管强盗的,有管绑票的,还有行动队,废一条腿、要一条命,只要分配下去,保证完成任务。自然,一种差事有一种差事的价钱。

民国的青帮都干了啥

找人

改变职能后的青帮最厉害的本来就找人,因为他的帮众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旧时,明白人想找一个人,直接花钱找青帮,不必费多少时间,一定能访出下落。这个人现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离开的天津,在什么地方上的船,同行的还有什么人,打听得一清二楚。钱花的越多,事儿办得越利索。开头说了,现在,有事儿找叔叔,在旧时,有事儿找叔叔,那不是傻就是更傻,啥事儿办不成,还敲你的竹杠。

但青帮帮忙找人,也不是什么人都帮找,一些抗日青年要是失踪了,他们是不管的,原因很简单,不想和鬼子牵扯不清。

越货

一批黑货,从西北过来,绕过北京,走的古北口,想进天津,找到青帮。货在什么地方,天津什么时候取货,钱交到手,你只管在家里等候,到时候黑货如数如期交到你手里,至于路上怎么运动的,你不必问,反正你自己运不进来。同时,他们也依靠自己占据码头、车站的便利,走私鸦片,贩卖毒品、走私军火等罪恶勾当。

收保护费

旧时代,一切黑道生意都得到青帮、洪帮保护,妓院、赌场,都要按时交保护费。一些小说中描写的ji院负责人打死女性从业者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打死也就打死了,有黑社会势力保护,官府也不追究。

青帮的大事记

青帮的转折是从清朝灭亡开始,一个是东家没了,而且海运开通,粮食都由轮船运到国内,国内的运河就没啥用了,这些青帮帮众面临最大的失业问题。再就是仇家的打压,青帮的最大的仇家就是洪门,洪门一直把青帮视为叛徒,见到青帮弟子就揍,结果,120个码头官,被洪门杀了五六十个,最后就剩下72个半,青帮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政治理念也开始反清了,别管大清有没有,只要反清了,洪门就不收拾他了,两派和解了。

大清也亡了,青帮无清可安,码头官不复存在,对帮规无法约束,所以,帮众越来越杂。流氓地痞、逃兵,罪犯,甚至还有开明绅士,党政要人,青帮变得鱼龙混杂,但那些混在里面的龙也凭空出世了,最著名的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潇林)出世,国民党党首蒋介石混迹青帮,蒋介石利用青帮排除异己、军统利用青帮铲除汉奸,也有青帮依靠日本人为祸百姓......,总之,青帮迎来了疯狂的繁荣、也带来了无边的争议。

辛亥革命时期,青帮在上海成立“中华共进会”。1913年受雇于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1920~1930年,其势力迅速发展,有仁社、荣社、恒社、兴中学会、江北帮五大派系,主要人物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称三大亨。一些青帮头目勾结军阀政客,广收门徒,霸占一方,开设赌场妓院,贩运毒品,绑票勒索,坐地分赃;有的利用搜刮来的巨额资财投资工商业。这些人气焰嚣张,横行不法,为害地方。张啸林的五十大寿,黄金荣建造的黄家花园(今上海桂林公园)落成和杜月笙修建杜氏家祠,竟成为当时轰动上海的“盛典”。1927年为蒋介石利用,参与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骗到杜月笙家中加以杀害,并指使流氓冒充工人,从租界出发向上海工人纠察队发动进攻。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特务机关也利用青帮组织进行汉奸活动。

青帮“三大亨”的下场

最后说一下把青帮带到最鼎盛的上海三大亨的下场,黄金荣的老奸巨猾发挥到极致,一张照片骗了国人近百年;张潇林咎由自取,实属活该;杜月笙机关算尽,枉费今人对他的崇拜。

大佬黄金荣:祖籍浙江余姚,江苏苏州出生,学徒出身,从小就不爱读书,终日和地皮流氓鬼混,机会在于当时法租界为了加强治安,招募了120华人巡捕,正在当裱画匠的黄金荣一看机会来了,脑袋削成尖儿当了巡捕,这个黄金荣当了巡捕之后,用尽心机,十分卖力的为租界办事,逐步从普通巡捕成长为“便宜”,也就是“包打听”,类似于侦探的工作,网络了一批惯偷、贯骗、贯盗帮他打探消息,使得他破案入神,得到法租界的不断重用,先后被提拔为部门领班,一路升为唯一的一位华人督察长,从此,黄金荣飞扬跋扈、称霸一方。

有意思的是,黄金荣依靠青帮的成员起家,但据传黄金荣却没有正式的拜过“老头子”(师傅),在三大亨里,张啸林:曾投在“通”字辈人物龚谨丞为师,所以也只能算是“悟”字辈。杜月笙:因拜过“通”字辈人物陈世昌为老头子,所以只能算是“悟”字辈。唯独这个黄金荣在青帮里“不三不四”、“不清不楚”......

黄金荣一生没有正式投过贴子,开过香堂、拜过老头子。他在青帮里没有名份,当然也就没有辈份。他是个货真价实的“空子”。按照青帮的规矩,没有名分和字辈是不能收徒的,但奈何黄金荣权势太大了,一手遮天,跺一脚,上海的十里洋场得颤三颤,老黄与青帮的“大”字辈人物曹幼珊、高士奎等称兄倒弟。他公开宣称:“老子要横在大字辈头上一笔,是天字辈。”

老黄依仗权势,借着青帮的名头,无视帮规,广收门徒,青帮正统大佬们也奈何不了他。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帮会也好、会党也好,实际上在那个黑社会里,谁的势力大,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更神奇的是国民党的党魁蒋介石在落魄的时候,因为欠太多赌债,拜在黄金荣的门下,黄金荣就喜欢脑瓜铮亮的人,于是把蒋介石的债主都聚在一起,告诉大家,以后,蒋哥的债,我老黄替还了,这些债主一看,这还还个毛了,于是,蒋介石借黄金荣翻身了。

后来,蒋介石成了元首,如果还挂着青帮这个见不得光的名头,实在有辱斯文。黄金荣也识趣,悄悄把蒋介石当年的拜贴还了回去,蒋介石借坡下驴,直接把曾加入青帮的锅甩了出去,我老蒋根正苗红,和青帮一点关系都没有,呸,谁信啊?

再说黄金荣的下场,解放上海的时候,黄金荣深知自己历史上作恶多端,认真算起账来一百个脑袋也不够杀的。但他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抗战时他没落水,没当汉奸。二是解放军进上海后他全力配合,据说陈老总当时给他写了亲笔信,许诺他要是配合的话会对他宽大处理,黄家人把这封“救命信”一直保管到七十年代。

而且上海解放后,黄金荣约束自己的门徒不参加国民党败退前的破坏与屠杀;将自己掌控的国民党遗留下来的资产悉数交给我党,,将自己所掌控的大小头目清单悉数交给我党,由此换来了苟且偷生,我党也对他做出了宽大处理。

在上海解放前夕,我党主要领导人就已经对上海的帮会人物定调了,只要他们不乱来,不扰乱社会治安,就不动他们。所以,上海解放后,陈老总就和他面谈,说明只要你老老实实的,我党就不动你,但你得写悔过书,老实认罪,以求得老百姓在某种程度上的原谅。

黄金荣一一照做,但黄金荣的悔过书一经见报,反而激起了民众的强烈抗议,强烈要求枪毙黄金荣。黄金荣无奈,一边招呼徒子徒孙老老实实的,千万别惹事,一方面,自己拖着80多岁的残驱去扫大街。当年威风八面的上海青帮大亨居然扫大街的照片见报后,举世哗然,黄金荣也算暂时平息一下人民群众的怒火,摆拍完照片后,老黄回家提心吊胆的过起了隐居的日子,两年后以86岁的高龄得以善终。

二亨:张啸林

张啸林是浙江慈溪人,原名张小林,13岁开始在社会上鬼混,吃喝嫖赌抽,样样不落,光绪29年,张小林考上武备学堂,因受不了戒律清规,两年后离开学堂。回到老家,仰仗其社会名气,开始替老家慈溪的官府衙门维持社会秩序,侦破案件。光绪32年,张小林到杭州开茶馆,但地痞习性不改,因此成为杭州拱振桥一霸。

转眼到了民国,张潇林结识了上海大流氓纪云卿,混迹在妓院赌场做做小角色,不久,他结识了商人黄楚九,并得到黄楚九的赏识。按张小林的意愿,他是想跟着黄楚九做正当生意,但是黄楚九经过考虑,还是觉得这个张小林最好是混黑道,于是介绍张小林拜上海青帮“大”字辈流氓樊瑾丞为老头子,成为青帮“通”字辈一员。

张啸林进入青帮不久,就结识了比他晚一辈的杜月笙,还在杜月笙落难的时候拼死救助,因此结下深厚友谊。不久张啸林因社会上的事情得罪了黄金荣,而杜月笙从中巧妙周旋,三人臭味相投,结合在一起,拜为把兄弟,托起来青帮的大船。

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 ”,蒋介石怕三大亨被日本人利用,为祸上海,就把邀请他们三个到香港去。结果,黄金荣明确表态不为日本人做事儿,杜月笙去了香港,只有张啸林叛变投敌。蒋介石震怒,命令戴笠不惜一切代价除掉张啸林,就这样,二亨张啸林因卖国投敌,走上了应有的下场。

三亨杜月笙

再说三亨杜月笙,杜月笙名镛,号月笙。近代中国绿林、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辈。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出入于白道、黑道,游刃于商界、政界。杜月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杜月笙14岁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后来,友陈世昌引荐,得到黄金荣的赏识,逐步成长为上海最著名的绿林人物。

杜月笙在上海发迹期间,贩卖鸦片,开设赌场,走私军火,大发国难财。其势力巅峰时期,甚至超过了黄金荣,成为青帮第一大亨。杜月笙圆滑世故,游走于士绅官宦之间,甚至和蒋介石交情莫逆,其为人处世的方式为当今一些人津津乐道。

杜月笙一生最令人钦佩的是具有国格和骨气,日本侵华后,杜月笙积极抗日,为抗日前线捐款捐物,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一生唯一的错事儿就是帮助蒋介石镇压上海工人运动,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大肆屠杀工人纠察队、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

这是他不敢留在大陆,避居香港的主要原因,当时,周总理曾写信邀请他回国,但当他听说他留在上海处理他的善后事务的代理人被我党枪毙在当年他活埋工人领袖汪寿华的地点时,吓得一病不起,大陆不敢回,想回湾湾,老蒋还不理他,想去法国,和老蒋要点儿路费,老蒋让他出12万美元,但杜月笙手里一共才三十多万美元,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没办法,最后,客死他乡。

这就是青帮三大亨的下场,他们见证了旧中国影响最大的秘密社团的盛极而衰,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破灭。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整顿社会秩序,彻底摧毁黑暗势力,青帮最后的头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1950年,镇压反革命分子,在天津枪毙青帮第十三代“老头子”,一些青帮成员等候在刑场外面,待死刑执行之后,立即闯进刑场,抢出尸体,在现场成验,装在棺材里,当场出殡,场面极大,成了彼时一桩严重的反革命事件,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