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黄金诈骗超250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03-26 07:00  浏览量:8

武汉老板贾志宏,质押了上百吨“金包铜”的假黄金,骗到超过250亿贷款。

这个案子最蹊跷的是什么呢,就是明明这里面违反常识的地方那么多,甚至也有经手人提出过质疑,但最终还是有15家金融机构和债权人被忽悠瘸了,损失极其惨重。

而作为谋划了这场惊天大案的核心人物,贾志宏到底是什么来头?他骗到的这数百亿巨款去哪儿了?又有多少大佬因此被坑惨?

这场武汉百吨假黄金案,背后还有多少猫腻?

贾志宏早年当过兵,下海经商后,成立金凰珠宝,一度把公司做成了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之一,2010年还在纳斯达克上市,彼时可谓是风光无限。

认识贾志宏的人,都说他胆子大、路子野,又很会讲故事,能把假的都说成真的,最擅长的就是资本运作,空手套白狼。而这场假黄金案虽然惊天动地,但其实从本质上看,和他过往的套路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且贾志宏也没有说因为百亿到手了就卷款跑路,正相反,他还想“做大做强”。

融到钱之后,贾志宏并没有好好经营黄金首饰业务,而是转头就把钱投到了各种各样的项目里,什么氢能源汽车、房地产、矿产、互联网,无所不包,甚至连医院和电缆业务都有,试图用到处撒胡椒面的方式,构建一个更庞大的金凰帝国。

天眼查显示,巅峰时期,贾志宏拥有171家企业的实控权,而其中的重头戏,当属三环集团。

2016年,湖北省国资委提出,要给三环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

这个三环集团是省属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而金凰公司明明是搞黄金珠宝的,却硬要参与三环的战略改制,最终以70亿纯现金交易的方式,被省里确定为最终投资者。

当然了,贾志宏之所以不惜大手笔也要强势入股,并不是因为看好国产汽车的未来,或是看好三环集团的发展之类的,而主要是看中了三环集团手里有大量的工业用地,还可以变更土地性质,转手就能赚钱。

根据东莞信托公司发布的信托计划,三环集团在武汉、深圳等地的核心区域,拥有近万亩土地储备,可售货值近400亿元。

本来贾志宏这个算盘打得很好,先凑钱把三环收了,然后再想办法卖地,到时候资金回笼,就可以把假黄金的窟窿填上。

但问题是,当初混改招标时有50多家企业报名,不少是汽车领域的老牌企业,结果一家汽车企业的改制,居然被珠宝企业中标了,这些投标竞争者当然不服,并很快就对金凰提出了质疑。

其中的重点,就是指出金凰的资金来源有问题,三环的资产评估也存在低评、漏评的现象。

于是,三环改制被叫停,金凰对三环资产的处置权限受限,甚至连持有的相关股份也遭到冻结,之前卖地拿钱的计划彻底泡汤。

更麻烦的是,其中牵涉的贪腐问题也浮出水面,不少人先后落马,窟窿越捅越大,最终酿成这场惊天大案。

那么,那些被骗的金融机构,难道真的都是傻白甜吗?

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会上当,除了被障眼法迷惑之外,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这些金融机构风控不严,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过于迷信人保财险的保单,觉得有了保险就万事大吉,对质押黄金的真假,没有进行严格的核查。

另一方面也是利字当头,贾志宏为了吸引金融机构贷款,开出了非常诱人的融资条件,高利率、高回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一些金融机构就放松了警惕,甚至明知道有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想从中捞一笔快钱。

据《财新》了解,贾志宏为了搞到钱,往往还附带利益交换,比如你借给他几十亿,他就帮你消化几个亿的不良资产,这对一些金融机构很有诱惑力。

但对于金凰公司来说,这么一搞之后,融资成本就相当于超过了20%,已经高得离谱,对正常的企业而言,这个逻辑根本说不通。

所以,很多被骗的机构,也算是求仁得仁。

据澎湃新闻统计,恒丰银行被骗更是高达65亿,此外,还有多家信托公司、银行,以及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和小贷公司,都被卷入其中,损失惨重。

从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来看,从这场假黄金案中受害最惨的机构,无疑是泛海系的民生信托,牵涉资金超过了40亿,直接导致其母公司泛海控股当年计提25亿的信用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近六成,全年也因此由盈转亏。

次年,泛海控股旗下的民生财富无法兑付,宣布暴雷。

到了2022年,泛海控股的总负债已经接近千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0%,创下历史新高,而账面现金只剩24亿,已经是资不抵债。

去年2月,泛海控股被摘牌退市,曾经的山东首富卢志强,也因此跌落神坛。

同年5月,贾志宏被判无期徒刑,其他环节涉案人员也都被判了几年到十几年。

但直到现在,这个百亿骗局,依然无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