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舰——具备革命性设计的战列舰,内华达号(BB-36)
发布时间:2025-03-26 21:34 浏览量:7
内华达号战列舰(舷号BB-36)作为首次采用了一系列设计特征的战舰,使得这些特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及后续建造的美国多级战列舰中被沿用。这一期的名舰系列就来聊聊她的一生,喜欢的朋友留个点赞加关注,更多作品待您品鉴~
正式服役不久的内华达号
美国海军内华达号战列舰是内华达级战列舰的首舰,根据美国国会1911年3月4日的授权,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的建造合同被授予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福尔里弗造船公司。该舰于次年(1912年)11月4日开工建造,1914年7月11日下水,由于其革命性的系统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海试,最终于1916年3月11日正式服役。
完成最终改造后内华达号正驶向地中海
其设计对美国海军而言具有革命性意义,采用了多项后来成为战列舰标准配置的关键特性。其中包括:采用燃油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取消舰体中部炮塔,以及应用“重点防护”(all or nothing)装甲布局。这种装甲布局后来被美国海军及国外多国海军广泛采用,还首次采用了三联装14英寸主炮布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转型(1916-1927)
刚服役不久的内华达号
1916年,内华达号加入大西洋舰队,在东海岸及加勒比海开展训练。美国参战后,该舰主要负责为跨大西洋船队护航。由于英国燃料短缺,其未直接参与欧洲战事,直至1918年12月参与护航总统威尔逊的邮轮“乔治·华盛顿号”至法国布雷斯特,随后返航纽约,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外交与现代化(1922-1930)
完成舰桥与桅杆优化后
1920年代,内华达号执行多项外交任务:1922年赴巴西庆祝独立百年,1925年访问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既彰显太平洋舰队实力,亦对日本形成战略威慑。1927年,该舰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启动大规模改造:加装防雷突出部与水平装甲,更换新型涡轮机与锅炉,升级防空火力与火控系统,拆除旧式鱼雷发射管,舰桥与桅杆结构同步优化。1930年1月完成改造后重返太平洋舰队,并前哨部署至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与关键战役(1941-1945)
自沉于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时,停泊于福特岛外的内华达号凭借机动性成为唯一成功启航的美军战列舰。尽管遭鱼雷与炸弹重创,舰员仍英勇奋战,最终为避免阻塞航道自沉于医院角浅滩,造成50死109伤。1942年2月被打捞修复后,其于普吉特湾完成进一步改造。拆除三脚桅杆,升级为双联装5英寸高平两用炮、40毫米与20毫米防空炮组成的密集火力网。(美式标配)
冲绳战役中尾部特写
重新服役的内华达号先后参与阿留申群岛战役、阿图岛登陆,并于1943年秋调往大西洋护航,对抗德国水面袭击舰。1944年6月6日,作为诺曼底登陆的火力支援核心,其精准炮击压制德军阵地;同年8月转战地中海,在土伦港外摧毁德军岸防工事。1945年初,穿越巴拿马运河支援硫磺岛与冲绳战役,3月遭神风特攻队撞击仍坚持作战。
退役与核爆试验(1945-1948)
核爆后的内华达号
二战结束后,内华达号短暂进驻东京湾,因舰龄老旧未获保留。1946年,其作为“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靶舰,经受两次核爆后仍漂浮至8月29日退役。1948年7月31日,依阿华号等舰艇在夏威夷近海将其击沉,结束了这艘传奇战舰的一生!
【主要性能数据】(建成初期)
排水量:27,500吨(标准) 28,400吨(满载)
主尺度:长度177.7米 ,宽 29.1米 , 吃水8.7米
动力:2 轴,齿轮传动柯蒂斯汽轮机,26500马力
航速:20.5节
续航:7,998海里/10节
武备:10门14英寸(356毫米)舰炮(布局为2座三联装、2座双联装,上层炮塔为双联装),21门5英寸(127毫米)副炮,2-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3架飞机
防护:主装甲带 203-343 毫米,炮塔装甲 457毫米,甲板装甲 76毫米 ,指挥塔装甲 406毫米
编制:8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