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希濂兵败大渡河,主动上交四千两黄金:这是人民的血汗钱

发布时间:2025-03-27 15:03  浏览量:7

1980年,宋希濂结束自己在大陆的生活,得到政府的批准之后,乘坐飞机前往美国与远在美国的子女们相聚。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写信给远在台湾的老战友、同学,希望能促成台湾回归。

宋希濂晚年常常回忆起自己在战场被俘的经历,那时他有机会率队起义,可惜他被老蒋给予的权力和地位迷住了双眼,最终一错再错,直至兵败被俘。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军各大悍将除了几位较为狡猾的国军将领(胡琏)和一些怕死亦或者不怕死的将领逃脱、自我结束性命以外,其他均被我军劝降或者俘虏,此时压力给到了宋希濂。

1948年中旬,老蒋因为手下无将可用,但他不甘心就此吞下失败的苦果,为此委派宋希濂带队守卫湘鄂边区,作为黄埔一期优秀学员,他曾在抗战时期带队跟日军拼杀,立下赫赫战功。

可在面对解放军大部队时,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面对我军大部队,他被追得狼狈而逃。此时,国军经历过多场惨败,士气已经降到最低,面对士气早已达到顶峰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无力反抗。

尽管在进攻时凭借着武器优势,给我军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宋希濂眼见部队越打越少,他为了稳定战局,做到跟我军分庭抗礼。

带领部队边撤退,一边收服当地的土匪、豪强队伍,改编到第九兵团内部,增强自身实力,可面对解放军的围追堵截,他依旧陷入无力反抗的地步。

同年二月,国军上将陈明仁起义之前,为了能尽快结束战争,更是为了减少伤亡,不想看自己曾经的同僚,冥顽不灵,亲自电报宋希濂,充当和平的说客,两人关系十分要好,不想看他一条路走到黑。

可宋希濂贪恋身下这个绥靖公署主任的位置,虽然他自己也不相信老将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可他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舍弃手中的一切,为此他直接以自己要是投降之后,恐难有他容身之地的借口,回绝了。

在当时那个消息并不畅通的年代,很多事情,都被老蒋刻意丑化,很多国军士兵的潜意识里以为,一旦被我军俘虏,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才有拼死抵抗的场景出现。

而陈明仁联系过宋希濂之后,很快一个半真半假的消息传来,白崇禧代表老蒋为了稳住宋希濂,故意谎称说陈明仁和程潜两位将军率部起义之后,武器全都被收缴,士兵连带两位将军全都被我军扣押。

宋希濂虽然有明辨真伪的机会,但他不愿意过多追究,因为他心底已经选定一条道走到黑这个方向,为此他为了稳定军心,谎称说“起义”这条路走不通,唯有战斗到底才能保存自身。

此后,宋希濂被逼上一条永无退路的绝路上,此时他据守在川湘鄂边区,曾想出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带领手下的部队,凭着强硬的武器装备打出边境线,带队深入到滇缅地区发展自身实力。

可他刚跟胡宗南说完,上报给老蒋之后,就遭到对方的反对,可他依旧不死心,为此劳心劳力制定新的战略,可毛主席早就察觉他的目的,提前设下埋伏,阻击国军部队,想要一鼓作气,将敌人全部消灭。

宋希濂劳心劳力的想要保住手下的部队,以求东山再起,为此想要违抗老蒋的命令,擅自行动,可他早就掉入我军的包围圈中,随着各地部队,被我军围剿、歼灭,宋希濂察觉不对,赶忙跑路。

他眼看一支部队被我军吃掉,这一战,国军几位主要将领被俘虏,十几万人不到半年时间被打的仅剩一万残部,此时老蒋已经鞭长莫及,他也没有飞机,带着队伍飞到台湾,为此他选择自己做主。

部队溃败之际,他还不忘给战士们洗脑,鼓励大家都信仰“三民主义”,要抗争到底,可他说出那番话时就开始后悔了,因为他明知道老蒋已经背弃心底的信仰,他说话已经没有底气,不自然更不自信。

我军为了彻底消灭宋希濂部这支顽抗部队,特地从各地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我军战士忍受着水土不服的温差影响,努力奋战,宋希濂抱着自己带队逃亡滇缅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想法,还有奔头,使劲逃亡。

可自1948年底,鄂西南战役一结束,对我军尘封已久的四川大门已经被我们推开,宋希濂带队逃往乌江西岸地区,试图跟其他部队联合在一起来,可我军为了消除后患,早就星夜兼程赶路,阻断敌人退路。

最终在大渡河地区被我军团团包围,眼见大势已去,被老蒋严重洗脑的宋希濂经生起开枪自我了结的想法,幸好身边的警卫员及时出手拦下他。

二、送上黄金

被俘虏之后,他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眼睛没了精气神,但他心中还有一丝良知,身上的伤疤都是抗战时期留下来的,即便被要求登报公开被俘,和我军战士争吵不休,也没失去理智。

他还是翻出藏在行李之中的四千两黄金,解释道:“这是国军之前搜刮人民的血汗钱,现在我全部上交”,正当他对我军战士冷目相对时,却在解放军队伍中看到自己曾经带过的士兵。

他们过得非常好,没有一点不高兴,反而笑容满面,他扭头看着身边这群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从我军开始对宋希濂部进攻开始,除了他这位总指挥和其他领头的国军将领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以外。

其他底层士兵全都因为战争来回奔波,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再看着其他被俘虏的士兵端着我军提供的热粥,满脸高兴和兴奋,他顿时流下热泪,很多战士参军是因为吃不上饭,迫于生计。

他预想的场面跟自己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完全没看到俘虏被苛责对待的场景,反而是细心的送上热乎的米粥,这样的反差,让他想起之前也曾有人试图劝说他起义,讲述出完全跟老蒋描述相反的场景。

此时他脑袋里想起的却是那些跟他上抗日战场浴血拼杀的兄弟们,却白白牺牲在战场上,自己许诺他们的好日子没有过过,让他十分自责和难过。

三、再见陈赓

岂是我军曾是如研究过如何争取宋希濂,让他弃暗投明,可陈明仁失败之后,我军的进攻步伐逐渐加快,敌军内部没有合适的劝降人员,这件事就此搁置下去。

战后宋希濂被我军押送至重庆地区,被关进著名的白公馆内部,陈赓带兵打仗的时候,意外得到学弟宋希濂被我军俘虏的消息,带兵征战大西北地区,直到1950年才抽空来看望他。

“黄埔一期的宋大头同学,你陈大哥提着好酒好菜来看望你了,你还认我吗?”此话一出惊得正在抄写文章的宋希濂双手一抖,不由得在脑海中浮现出往昔的回忆,他透过窗户看向窗外,身穿解放军军装的陈赓,身姿挺拔的站在门外,面露笑容的望着他。

陈赓回忆起两人曾经的经历,幽默的说道:“在军校你给我认真的讲解《共产党宣言》,让我走上革命道路,如今我来给你讲解一下新民主主义,让你好好了解新中国,带你回归正途”。

说着陈赓掀开随身携带的饭盒,拿出一瓶好酒,瞬间酒香菜香蔓延整个屋,这一顿饭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在此期间他们聊了很多,宋希濂也听到很多老朋友的消息,程潜同志被派往湖南主政一方。

曾经的好友陈明仁则是加入到解放军队伍,带兵打仗,解放全中国,他拿自己举例子,兵不血刃的解放很多城市,很多国军起义将领的例子,让迷茫的宋希濂找到生活的方向。

此后,北京功德林内部,多一个积极改造的国军将领,他带头领着其他被俘国军将领官员学习,带头劳动,成为一批战犯中最先完成蜕变的人,最终于1959年得到国家特赦,成为能够昂首挺胸的国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