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根记:在拜祖大典中擦亮中华文明的“黄金招牌”

发布时间:2025-03-28 11:23  浏览量:9

□曹根记

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星期四,河南省新郑市即将举办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是一场中华民族寻根拜祖、慎终追远的盛会,也是一场中华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盛会。数千年来,“三月三,拜轩辕”,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盛事。黄帝的出生地相传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因而这里被称为“黄帝故里”。自春秋时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先民都会在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拜祖庆典以示纪念。这种拜祖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阐释好中华文明的缘起、回答好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好中华文明的价值,必须擦亮中华文明的“黄金招牌”。这是祭拜和尊崇先祖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认同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时代呼唤。

黄帝文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鲜明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时代所形成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文化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肇始。中华儿女世代祭祀黄帝、尊崇黄帝、祈福中华,实际上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尊崇,更是对中华文明的自信。究其原因在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曙光。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从原始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化身。黄帝时代前,先民穿的是树叶、草藤和兽皮等。黄帝时代,教民养蚕织丝、做衣服,制鞋袜——着力解决先民的穿衣问题,使先民的衣着逐渐脱离了原始状态。衣服的出现,成为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黄帝发明和改造生产用具,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他关爱民众,教民种植五谷,并改造耒耜、耨等农业生产工具;教民凿井修渠,灌溉田地以解决粮食问题。之后,黄帝教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解决先民的粮食加工问题,并发明了饮食工具。当时,先民因“未有室屋,则与鸟兽同域”。为了解决先民的居住问题,黄帝教民建造房屋,脱离洞穴生活,先民们逐渐聚居起来,现代意义上的村庄雏形开始出现。在解决先民衣、食、住等问题的同时,黄帝创造了舟车、发明了指南车等,解决先民的出行问题。此外,黄帝还在政治制度、文字图画、天文历法、音律乐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创造。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发明创造中形成的黄帝文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奏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时代的最强音符。时至今日,黄帝文化依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投射出时代的气息。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让我们跟随拜祖祭典的镜头穿越五千年迷雾,触摸华夏文明的历史基因,表达对黄帝及黄帝文化的崇高敬意。

黄帝文化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独特品质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五千多年沧桑巨变中,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古老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根本的是,黄帝时代所开创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黄帝文化融合了黄帝及黄帝时代的人文特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从这个层面来说,黄帝文化不仅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还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独特品质。

黄帝文化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内容,是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其中,黄帝文化蕴涵和体现的独特品质,引领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了中华文明的一块“黄金招牌”。黄帝文化要求遵奉天道、顺应规律,既不屈服外来侵略,也不自取灭亡,造就出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品质。黄帝文化追求开拓创新,铸造出标新立异、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品质。黄帝文化崇尚以德治国,打造出中华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态,孕育出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显现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品质。黄帝文化强调多元和谐,营造出兼容并包、团结统一以及协和天下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品质。黄帝文化倡导中道治国,塑造出中华文明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理念,映现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品质。黄帝文化的这些精华与品质,世代传承,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文化凝聚起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黄帝时代初创的中华文明,犹如星光璀璨夜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散发出先祖智慧的光芒。数千年以来,黄帝文化构建起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休戚与共的坚固思想,推动着中华民族成为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黄帝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本,都是炎黄子孙的团结之本,都是华夏儿女的和谐之魂。

黄帝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黄帝文化蕴藏着始祖黄帝的伟大创造,体现着始祖黄帝的卓越智慧,唤醒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强大基因,成为始祖黄帝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黄帝的世代子孙不仅传承了黄帝文化,又发展了黄帝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黄帝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凝聚作用。在始祖黄帝及黄帝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中华儿女增进了“同根同祖同源”的认同,致力于“和平和睦和谐”的推进,展现出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这种巨大的文化凝聚力,是任何困难和挫折阻挡不住的。正是这种认同的文化基因,海内外中华儿女才自称是“炎黄子孙”。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句简单明了话语,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感恩追思之情。“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句通俗易懂的话语,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意识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黄帝文化记载着历久弥新的华夏文明,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既要追思黄帝伟业,又要传承始祖宏志,还要凝聚奋进力量,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河南省新郑市是轩辕黄帝故里,也是黄帝建都的地方。现如今,黄帝故里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文化圣地,老家河南正在成为中华儿女向往的精神家园。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充分利用好黄帝故里这块“宝”,全面系统地梳理黄帝文化的灿烂成就,擦亮中华文明的“黄金招牌”,构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黄帝文化研究体系,绘制老家河南走向世界的“黄金名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打造坚实的文化基础。